上个礼拜,有机会接触到一位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朋友G先生,他跟我聊了下我的生涯规划。虽然还没涉及具体细节,但我非常赞同他的思路。他提到了“在现实中实现理想”的观点。今天借助这个标题,梳理一下我与他之间的对话。我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劳请各位看完以后,给我一些宝贵的建议,为我的成长助以一臂之力。
我简单描述我的问题:
①、一方面,由于行业现状(加班成常态,成熟行业薪水有天花板、与社会新技术发展关联小)和自身学历差(三本院校毕业,大型设计院需要双“211”学历,晋升空间小),工作占据了我大量时间,工作性价比低。
②、另一方面,感觉社会发展快、机会多,但我具备的工作以外能力有限、视野较狭小,看到机会不一定抓得住。学习能力本来不太强,业余学习时间又少,再加上自己的惰性,想抓住机会转型其他行业困难。
③、想拥有更多“被动收入”,让工作强度轻一些,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再创造更多“被动收入”,形成正向循环、解放“被工作绑架”的困境。
还有我的一些想法:
最近半年以来,在高人的指点下,我一直问自己什么最重要,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持续稳定的增长最重要。顺着这个思路,我找到了我的努力方向——通过复利投资实现财富自由。我做了一个excel表格,每年投入10万,且每年收益在30%,10年以后就拥有500万,21年以后就有1个亿,如果我三十岁开始实行这个计划,到51岁就能实现小目标。30岁之前,我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找到每年多存10万元的赚钱途径,二是提升投资能力。这个目标不一定能圆满达到,但只要在向前推进,我就在进步,自身也会随之做一些修正。
G先生看了我的描述,他问了我两个问题:一、当你通过复利投资实现财富自由后,你想做什么,为什么财富自由对你想做的事情特别重要?二、有没有一个工作,是你愿意花很多时间、甚至不知疲倦地去做也没有怨言的?
这两个问题,把我问得一愣一愣的。我犹豫不决,坦诚的告诉G先生:我没有想好,能给点提示吗?
G先生又继续问我问题:你哪类工作做得比较好,你喜欢做什么工作,适合做什么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对应着不同的工作,比如喜欢表演、讲段子的人,可能更适合做主持人、当演员;喜欢外出社交的人,可能更适合做销售、管理,而不是做技术类。兴趣是人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愉悦的从事该职业。G先生发了一个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表格给我,我凭着第一印象做了测试。
G先生又继续问我问题:你努力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家庭、安全感、人际关系、成就满足?先找到你的价值观取向,再定理想的工作比较好,要不然,努力工作的方向不符合你的价值观,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他又发了一个职业价值观测试给我,我凭着第一印象做了测试。
我很赞同他的说法,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价值观认可的理想工作,那当然是万幸了。这时候我有一个疑问,如果我找到了这样的工作,但是我目前的能力不足,我还是不能去做这个理想工作啊。人生哪有这么美的事,我想做啥就能去做啥?
说到能力问题,G先生提到了一个观点:有些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我们看到,马斯克是Xspace和特斯拉的创始人,这两个都是明星级别的企业,但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马斯克能在两个不同领域创业成功,这绝非偶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李宁是体操冠军,同样也是运动品牌巨头李宁的创始人。虽涉足不同领域,有些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我们看到有些人在不断的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G先生提到能力分为三种:知识、技能、才干。知识是,我懂得的东西,比如知道汇报用PPT、懂得牛顿第一定律;技能是,我能运用、操作完成的技术,比如我会把PPT做得非常好、我会熟练用CAD设计绘图、我会学习;才干是,我的个性、品质和内在特质,比如勇于迎接挑战、耐心克服困难等。
经G先生的指点,我发现,我身上也拥有一些可迁移的能力。比如,工程设计中,我曾由造价分项专业转到路基路面设计专业,期间我做了很多功课,网上找资料、请教他人等等,经过一年多时间,才慢慢转型过来。前段时间,我学习做饭,我在网上找菜谱、碰到人就向他请教做菜,半个月以后,我竟邀请同学过来吃饭并亲自下厨。之前在工程设计中储备的能力,在做菜中得到了迁移。
按照G先生的指点,我列出了十项自我认为“成就”的事件,并分析其中的“知识、技能、才干”三种能力。其中重复的能力,就是可以迁移的。
G先生的指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醒:找到自己职业兴趣、价值观所在的理想工作,专注于当下发展,不断的自我提升,为能力迁移做好准备。这是一种在现实中实现理想的有效方法。
我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