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学习笔记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学习笔记

作者: 一路馨香1973 | 来源:发表于2022-06-17 17:10 被阅读0次

    1、什么是隐喻?

    隐喻就是大比方。是语言学里的理论。

    隐喻是为了帮助人们理解抽象的事物。

    通过一件大家能够明白的事,把大家不明白的事给说清楚。比如把地球比做鸡蛋来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

    隐喻弥漫在我们语言的各个角落。人是语言的动物,我们活在世界上,一天到晚都得琢磨怎么说话:怎么和上司说话,怎么和同事说话,怎么和恋人说话,怎么和配偶说话,怎么和孩子说话……隐喻能够让我们说话变得更生动;能够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能够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顺利;能够让我的广告营销获得更好的成绩……而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要看一看,隐喻专家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是怎么来说隐喻的机制的。

    2、隐喻存在的意义?

    先从真理谈起。中文所说的真理往往很大,“我们要捍卫真理”“我们为真理献身”……西方语言里面的真理,就是指真相,可以把它理解成“真实的情况”。

    “经验主义真理观”,隐喻有利于传递真相。——真理的本质是什么?它在在面对某一种理解方式的时候才成立的。理解方式就是你怎么理解这个语境。如,把地中海比做澡盆,意大利就是脚丫子。你得理解这个语境到底是一个对小孩子讲世界地理的非常粗疏的语境,还是对意大利境内某一个具体地标的经纬度进行精确坐标定位的语境。这两个语境就会导致“意大利是一个靴子形状的一个国土”这句话本身的真假产生巨大的差异。

    事实本身它并不是个客观的对象,它取决于我们的语言目的。当它不符合我们的语言目的时,我们才能够反过来说,这个句子本身是不是符合事实的。抛开这一点你光说事实,赤裸裸的事实它是不存在的。

    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女生叫Sally,这个Sally她是一位性感的金发女郎,同时是一个大提琴家。如果现在讨论的这个话题的语境是一个单身的男女聚会,某个哥们想脱单,那我就告诉他:我请了一个性感的金发美女来赴宴。他听了肯定很开心,因为这和他的这个预期是相互吻合的。如果我和他没有说这一点,我说:我给你请了一个优秀的大提琴手来赴宴。他会觉得很奇怪: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对不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Sally就是一个性感女郎”。这句话是对的。

    但如果现在要讨论的是一个音乐家的聚会,我们要谈论的是每个人的专业素质。在这种语境里面,你说“Sally是一个性感女郎”,简直是对Sally的侮辱!为什么呢?因为这好像就是说:她除了漂亮以外,根本就不会弹琴、不懂音乐。

    这就是一个对于陈述的理解与对于语境的理解相互不匹配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陈述就会被认为是假的——请注意,有可能Sally客观上的确很漂亮、很性感,但是你在不合适的语境说不合适的话,你等于说假话——这就是抹杀了她的专业素质了。这就说明了,听话者如果不对说话者所给出的整个语境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不进入那个语境,他是没有办法赋予这样一个句子以“真”这样一种属性。

    客观主义真理观:隐喻会歪曲真相。

    乔治·莱考夫对于所谓的“客观主义”神话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客观主义神话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在我们的理解能力之外,存在着一个纯粹客观的真理。这个客观的真理就摆在那里,所以我们要对它进行把握。而且语词的意义归根结底也是可以澄清的。我们要把句子里面的歧义全部消除掉,消除得越好,我们对于客观真理的把握能力也就越高。客观主义的描述系统里面,隐喻是越少越好。的确,历史上有一些哲学家是这么想的。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也有类似的观点:诗人是很可恶的,因为诗人经常通过隐喻,把不相干的事情引入我们谈话的领域,使得我们的脑子非常浆糊。所以诗人的工作和哲学家的工作是相互排斥的,哲学家的工作要尽量少用这种隐喻的方法。

    常规隐喻的存在:证明语言没法脱离隐喻。

    常规隐喻就是大家都在使用的隐喻。

    1)原因一:常规隐喻无法全部翻译成非隐喻语言。赛诸葛等于很聪明。赛西施等于很漂亮。但消化知识内容这类很难去隐喻化表述。

    2)原因二:常规隐喻无法简单标注为一词多义。不能简单标为消化1、消化2。品茶,品文章,咀嚼思想,同类的隐喻很多。

    3)原因三:常规隐喻没法完全基于客观事实。两人长得很像是基于和周围人不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互认为异类,但在霸王龙面前就是同类。

    所以,理解的语境是什么,就决定了你会怎么看待这个隐喻。隐喻它并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事情,它是一个强烈主观性的事情。

    作者关于隐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呢?

    隐喻存在的意义是在主观语境中传达真相。

    他认为任何一个隐喻,本质上是在两个经验领域之间搭桥。一个领域是你的听众熟悉的领域,另一个领域是听众不太熟悉的领域。你要做的就是把大家熟悉的这个领域里面所看到的构架,通过隐喻的桥梁,投射到听众不熟悉的领域上面,让那个不熟悉的领域也能够被大家理解。

    这个隐喻成功不成功,取决于我对于听话者的知识背景的了解,而且有可能我这样一个隐喻说出来,他还是不理解,这样的情况下我就要调整我的隐喻的策略了。

    这就是乔治·莱考夫的“人际互动式”的隐喻观点:根本不存在着对所有人都有效的隐喻,你必须始终看人下菜碟。所以用客观主义神话看待隐喻是不对的。

    3、隐喻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之一: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语言固然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但它也不是纯粹主观的东西;它是处在你、我、他的社会交往的这个小型网络当中的。

    公认的社会仪式(开绿灯的隐喻。古代没有)、共同的审美经验(风土风俗人情,江南水乡小桥流水,黄土高原等)、共有的意识形态(以前的资源指石油等,现在也指人脉、关系等)。

    隐喻的来源之二:主观的心理认知方式。心像鸟儿飞一样。对鸟和飞有认知才行。

    认知心理上的“典型效应”,说起颜色都会想到主要的常见的典型的几种颜色;说起家具总是自己国家常用的常见的几种。

    我们的概念系统就是从这样一个原型发散出来的网状结构,当中是原型的那些事物,然后是和它有点像的,外面再是有点不像的……而且这显然是根据你的文化和你的风土条件来决定的。“典型效应”,或者叫“原型效应”,就是我们的概念并不是按照客观主义的方式来组织的,而是按照典型效应的方式来组织的。

    身体感官上的“真假识别”。真枪与假枪的识别。水杯与假枪的识别。在概念的层面上,当我们说一个东西是假的,我们本身就意味着它在真的边缘,而且它和真的之间的距离很短,我们的感觉很难把它判定为是假的。因此,对于真和假在概念层面上的接近,如果脱离了我们的身体对于这些事物的主观感受方式的话,那就肯定不行。这件事情完全是站在反客观主义的语境里面才能够说清楚的。

    4、生活中常见的隐喻类型。

    本体隐喻,如通货膨胀和和平,都是过程,但好似一个东西。

    容器隐喻,心中充满怒火。整台晚会相声最有意思。怒火看不见摸不着啊。

    方位隐喻,蒸蒸日上,世风日下,高升。

    就这本书为什么叫《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是因为“隐喻”它实际上是表达出了我们是怎么和环境打交道的:我们醒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睡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们悲伤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们控制别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被控制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正因为隐喻隐藏了大量的这种信息,它就是我们生活方式的直接显现;但同时我们也反过来使用这些隐喻,更加方便地切入我们的生活,达成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所以隐喻与生活,生活与隐喻,这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所以这本书的题目也叫《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5、隐喻在语言中的作用:

    让语言更简洁有力有重点。

    隐喻让我们避免定义某些抽象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这种概念:有很多东西都是非常非常难定义的,但是怎么办呢?我们都用隐喻的方法来回避对它的严格科学定义。比如说爱是什么?这怎么说得清楚?那你怎么说?“爱是一次旅程,也许幸福的终点就在前方,但是保不齐路上也有磕磕碰碰。”你看,这就是一个隐喻的讲法。

    隐喻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世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东西,理解世界。乔治·莱考夫反复地讲,隐喻是件理解的事,真理的把握是件理解的事。“理解”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解释这个世界。你对这个世界无法解释,那你理解什么呀?你要理解这个世界,你就要有因果的解释。

    7、好的隐喻是怎么来的?

    来自于日常经验和集体情绪。一个好的隐喻就必须要建立在丰富的日常经验之上,也就是说你要观察日常生活,了解别人的想法是什么。对于网络上的创作者来说,你要写出在网络上被大家记得住的句子,也要根据大家的这种情绪,给出一些能够反映集体情绪的隐喻方式。

    来自于流行概念和热门IP。 里根宣传对苏导弹系统隐喻为星球大战计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学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kh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