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的记忆里,补天补地这个节日,虽说不象春节、元宵、清明丶端午、中秋等节日出名,但在我还是记忆新的。
年前腊月二十三祭灶烙灶爷饦,从这一天开始直到正月廿日之前这段时间是不能烧锅,不能烙锅盔馍。有的人家如想在春节期间吃糊泊馍(相当于煮馍),就需要在廿十三之前烙好储存起来。正月二十开始解禁,烣复常态。
补天补地这一天,几乎每家都要烙馍。父亲爱吃糊泊馍。糊泊馍必需用半发酵的面烙馍。大清早,母亲就满满一笼麦秸,撕上一把,嗞啦划着火柴,塞进锅灶,啪嗒啪嗒地拉起了风箱。隔一会儿,转一转,让锅盔受火均匀,不致变焦。等稍长的时间,将锅盔翻个身,继续烙。这也就如同家乡人所总结的烙馍流程那样:"三翻六扣九转转"。烙馍是个细工活,着不得急,需耐住性子,不能用大火,要小火慢慢地琼。
馍烙好后,先拧一小块,抛之房上,取意"补天",又掐一小块抛之于地取意于"补地"。后来,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食粮紧张,人们也就免了这礼数。补天补地的馍也就全补了人的口了。
糊泊馍需要炒菜,见荤星。正好用有过年剩下的菜,肉。糊泊馍不像食堂里的泡馍,煮馍那么粘稠、油腻,而是清汤利水,稀稠随个人的口味用勺子灵活变动。那时的我就像父亲常常调侃的那样:山猪得到了好糟子。能连咥两三碗。吃着特过瘾。这也许就是我自小对补天补地这个节日情有独仲的原因吧。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吃货也不再那么上心。但对补天补地这个节日的来历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曾向爸和妈讨教,爸妈都是文盲,也回答不上个其所以然来。说是自古以来就这样。
答案就这样一直在我脑子里悬着。后来,我有了智能手机,闲暇之时,也翻翻这,翻翻那。听人说无论有啥问题,都可以去百度一下,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补天补地的的具体时间有较大的差异,分别是正月初七丶十九、二十、二十三。我所在的白鹿原南边,都是二十这一天补天补地。
据传说,补天补地是为了纪念女娲而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在人类远古时代,有两个部落首领,即:工共和祝融发生激烈战争。最终工共战败了,一怒之下,撞坏了擎天柱。从此,天塌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滔滔,野火熊熊燃烧。女娲氏不忍百姓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隧炼五色彩石以补苍天。至此苍天得以修补,风调雨顺,万民苍生得以安居乐业。后来,女娲氏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受到人们的敬重和拥戴。有的地方还为之建有女娲庙,香火绵绵不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