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尔法公社创始合伙人 蒋亚萌 Alex
经常遇到创始人融资时,对估值、融资前估值、融资后估值、投资占比等关键概念不清,导致双方产生误解,最后看到法律合同的时候感觉自己上当受骗或者吃了亏。
这种情况特别常见,包括融过资的创始人也对概念不清而犯错。所以我想简单科普一下。
融资时,一般是确定投资人按照¥¥¥估值,投资¥¥¥,占xx%股份。基本公式是,
* 融资前估值+投资金额=融资后估值
* 投资金额/投资方完全稀释后占比=融资后估值
最常见的误解发生在没有明确所谈的估值是融资前估值还是融资后估值。举个例子,投资人A说投资2百万,占股10%,那么公司的融资后估值为2千万(2m/10%=20m),公司的融资前估值为1千8百万(20m-2m=18m)。相比来讲,公司的融资前估值更真实地反映了公司价值。融资后估值受到融资额的影响,会随时调整。如果另一个投资人B说投资1百万,占股5%,公司融资后估值同样是2千万(1m/5%=20m)。但是融资前估值提高到1千9百万(20m-1m=19m)。第三个投资人C说投资4m,占股19%,融资后估值是21.05m,看起来最高,但是融资前估值只有17.05m,其实是对公司实际价值估值最低的。所以创始人需要知道,那个估值代表真正价值。
如果有几个投资人投资公司,估值类型不明确的话,创始人就会吃些亏。创始人和第一个领投的投资人谈好了估值,是融资2m,出让10%,融资后估值20m。然后跟投的投资人说用同样的条件投资1m,占股5%。创始人发现跟投的进来后,公司的融资前估值(公司的真是价值)从18m降低到17m。创始人会发现,同一轮的投资人越多,公司的融资前估值就越低。自己的公司怎么融钱越多越不值钱呢。这是不合理的。
因此,建议创始人一开始就按照公司融资前估值来确认公司价值。这样,公司真实价值不会随着融资额增加而降低。
还有投资人不合理要求融资前团队扩大期权池ESOP,创始人也要注意,这是变相地压低公司估值,这些以后再说。
Good luck with fund raising.
蒋亚萌 Alex个人介绍
在与许四清先生共同创立阿尔法公社之前,Alex在创新工场担任联合管理合伙人,并同时负责美国中经合集团中国区所有互联网投资。作为创新工场成立之初的核心投资团队成员,他探索和创新了中国早期投资的模式:投资+全方位创业服务。在创新工场,他系统地帮助创始团队迅速获得用户、改善产品和商业模式并快速融资。投资孵化知乎、豌豆荚、安全宝、Face++、点心、友盟、快鸟等近百家创业公司。在中经合,主导投资了个推、精硕科技,并帮助Quixey进入中国市场。从事风险投资之前,Alex在互联网广告和数字媒体领域有6年积累。曾任职WPP集团下属奥美集团和阳狮集团,是中国区最年轻的高管之一。在奥美集团,曾在一年内将业务收入提高近三倍。在全球第三大传媒集团阳狮集团担任中国区战略和并购总监期间,主持开发阳狮集团的第一个DSP(Demand Side Platform)平台,负责整合集团年营业额超过150亿的媒体和互联网业务。Alex毕业于哈佛商学院,获得MBA学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