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1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1

作者: Mimosa雅禧 | 来源:发表于2020-12-20 12:35 被阅读0次

    刘裕是卖草鞋的出身;后投军,于平定孙恩邪教的战争中崭露头角,又在推翻桓玄的大楚政权中真正崛起;

    此后十余年间,刘裕马不停蹄削平群雄,一次西征,两次北伐,灭掉了南燕、后蜀、后秦三国,威震四海,直至最后登基为帝,

    从刘邦至此的六百年间,从来没有哪个平头百姓,能通过自身努力,最终一跃而成为一国之君的。

    在两晋时期,是什么出身,那可太重要了,当时士族庶族泾渭分明,老死不相往来;高门大族对庶人是深入骨髓的鄙视,

    曾经的高门大族基于生存的考虑,纷纷投在刘裕旗下,但骨子里完全瞧不起这个卖过草鞋、当过老千儿的皇上。

    刘裕除了打仗之外,既不贪财,也不好色,更没有生活情趣,

    刘裕灭了后秦,部下从俘虏堆儿里划拉出了姚兴的一个漂亮侄女儿,送到刘裕处;久居军中的刘裕一见之下十分喜爱,干柴烈火地便搅在一起;几天下来耽误了不少正事儿,

    旁边儿有人就劝,老刘当即便派人把他的女神送走了,然后该干嘛干嘛。类似的事儿还发生过很多,这些事儿在刘裕看来,很正常。

    但在讲究生活品质的大士族们看来,刘裕简直是脑子进水,跟刘裕艰苦朴素的作风相比,大士族们过的日子是天上人间。

    刘裕和他手下的这帮仆从成群、美姬如云、风度翩翩的大士族们,是完全两类人。

    被人鄙视的感觉很不好,他又不能把人都杀光,否则,谁帮他统治老百姓去?刘裕只能偶尔附庸风雅一下,拉近的距离。

    刘裕即位时已58岁了,有7个儿子,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宣和刘义季。老大刘义苻才14岁,最小的娃才6岁。

    为免除后患,刘裕在取代东晋之后的第二年的九月,便派人把晋恭帝给杀了,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河,

    他的后代在改朝换代时,被后继之君给杀了不少,他刚死不久,东晋大量宗室投靠北魏,当了带路党;或揭竿而起成立伪政权;把刘宋政权折腾的不浅。

    诸子镇四方,刘裕上位之前,已将二儿子刘义真任命为扬州刺史(后来又让这熊孩子镇守刚打下来的关中,结果这熊孩子把老刘辛辛苦苦抢回来的地盘儿败个精光);

    大量提拔庶人出身的读书人,不过失望了,他本想用皇室+庶族和寒门子弟的模式来制衡高门大户,但效果一般。

    刘裕处心积虑,等他两腿一蹬,大士族立刻咸鱼翻身。

    他执政时间不长,还是干了挺多好事儿的,一是废除了很多恶法;二是减免税收,

    刘裕60岁时,病势日重,他一生战无不胜,纵横南北,最后荣登大宝,但耽误了家庭教育。

    刘裕生大儿子刘义符的时候,已经44了,把孩子们惯的没样,刘义符被立为太子之后,一天到晚不干正事,走鸡斗狗,狎妓酗酒。

    公元422年5月,鞍马一生的刘裕卧床不起,想换太子也来不及了,叫来刘义符,说檀道济、谢晦等人都是干臣,你要好好用啊。

    如果有事不决,宁可请教宰相,也不要问你妈!后宫不得干政,看来刘裕读书虽少,却也知新莽旧事。

    17岁刘义符登基,是为宋少帝。

    刘裕的死讯传到北魏,拓跋嗣乐坏了,准备南征!为啥这么急?说来这也是刘裕给憋屈的;

    刘裕伐后秦,中间曾跟北魏闹过一家伙,却月阵大展神威,把北魏在黄河以南的大片地方给占了。

    崔浩劝拓跋嗣,趁人家国丧去占便宜,胜了也没啥光彩的,再说,刘裕刚死,余威还在,他留下的班子还都在管事儿,江南朝廷团结,我军兵想要得胜,势必要进行激烈的战斗,

    您派使者到江南去吊唁,以彰显我大国风范,咱缓一缓有好处,刘义符镇不住他爹留下的骄兵悍将,过了这段时间,刘宋君臣之间肯定会发生变故,

    到那时我们再出兵南下,别说黄河以南的土地了,就是淮河以南,也是唾手可得的。

    拓跋嗣跟他爹拓跋珪一样,嗑上寒食散,刘裕不就是趁着后秦国丧的时候北伐的吗?

    崔浩说,那不一样。姚兴死后,他那些儿子们内讧不断,这才给了刘裕可乘之机;如今的江南却是众志成城,无隙可乘。

    拓跋嗣一意孤行,临行,崔浩给出的战略确实牛掰!其实拓跋嗣挺怕宋军的,当年却月阵太生猛,给他留下阴影了;

    现在刘裕死了,还怕啥啊?拓跋嗣看崔浩主张略地,拓跋嗣心说,就不听你的,一拍板儿,攻城!

    按拓跋嗣的构想,魏军集中主力中央突破,先取滑台,得手之后,向两翼发展,东线扫荡青州、兖州等地,西线进攻虎牢关和洛阳。

    魏军攻陷滑台,到虎牢关这儿,宋将毛德祖横刀立马,打跑奚斤,毛德祖传令,将虎牢关附近的居民、流民全部迁往关内,坚壁清野,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

    魏军过黄河可直达洛阳外围金墉城,想绕过虎牢关,拿下洛阳。魏宋在西线,耗上了。

    拓跋嗣可没闲着,开始执行扫荡青、兖二州的计划,这一网下去,捞着便宜了。鲜卑骑兵突然杀向山东,可把山东的宋朝的官吏给吓蒙圈儿了;

    宋朝官员纷纷弃城而逃,刘裕拼了命抢来的这点儿地儿,很快便都姓了拓跋。

    没等山东丢了的消息传回建康,拓跋嗣突然发力,命奚斤率5千骑兵沿黄河绕过虎牢关西进,两军合力直扑洛阳。

    宋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洛阳失陷,拓跋嗣的战前规划都已经实现。

    刘宋帝国整个北部边境一片狼烟,其实宋朝有派援军的,不过这支援兵出来迟了。

    就在北魏军杀向山东,沿途各地宋朝官吏望风而逃的时候,镇守东阳城的竺夔向朝廷告急,

    朝廷先救哪个,河南在打,山东也在打,吵来吵去,最后觉得山东如果丢了,那再往下就是江苏了,无险可守了,

    檀道济、王仲德等人率军北上,这一吵,时间耽误了。地盘丢了,可竺夔没走,把逃难的青州民众全部划拉进东阳城;

    对于那些不愿意进城的,吩咐把家里的粮食藏好,地里的庄稼毁掉,这招儿够狠,

    汉奸更可恨!魏将刁雍充分发挥带路党的作用,给鲜卑骑兵弄来了大批的粮食。

    竺夔手底下,只有1500人,其中一半人还是羌族、蛮夷流民;叔孙建三万骑兵。

    就在鲜卑人安营扎寨的当天夜里,竺夔派遣司马车宗率领五百人摸出了城,冲进去见人砍人,砍完之后撤退。

    北魏军瞬间被砍了个尸横遍野,叔孙建这个气,下令围城!

    这绝对是位厉害儿的爷。悬殊的兵力对比,未知的援兵,都没有动摇竺夔抵抗的决心;就凭他手里的这1千多人,一度打的北魏军都不敢临城扎营

    现在,看着如怪兽一般的蛤蟆车越来越近,他下达命令:进地道。300敢死队下到了地道,无声息的摸到了北魏军的背后。

    鲜卑兵正使出吃奶的劲儿撅着腚,向前猛推蛤蟆车;宋军敢死队冲上去就砍;不过这次突袭太扎眼了,蛤蟆车后面跟着的魏军主力见状蜂拥而上,宋军敢死队也战死不少人。

    城头的竺夔一见要吃大亏,立即发出信号,敢死队又钻进了地道回到了城内。

    眼瞅着蛤蟆车一辆接一辆的被砸毁,叔孙建心疼了,下了一道绝逼后悔到要撞墙的命令——把蛤蟆车撤下来,集中修缮。

    你想修好了撞车接着来打我,门儿都没有;宋军偷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魏军次次中招;这次也不例外,一口气儿把残存的蛤蟆车又给毁了好多辆,

    竺夔知道东阳城破,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儿了;不过他可不知道,有一支部队,正在星夜兼程赶来驰援。赶来的是谁?

    他不知道檀道济快来了,围城叔孙建可是知道,吓了一跳;前有坚城,后有援军,

    咱撤吧。刁雍鼻子差点儿没气歪,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当年刘裕攻南燕,慕容超就是因为放弃了大岘关,最后导致国灭身死,谁知时过境迁,同一块石头又把叔孙建绊了个跟头

    可把竺夔乐坏了,忒不容易了,就差一点就挂了。

    拓跋嗣亲率主力进抵邺城,一面派出大臣严斥前方将领玩忽职守,一面又给前线增加了一万兵力。

    仗着人多对虎牢关发起了越来越猛烈的进攻;毛德祖的压力越来越大 ,当即决定,挖地道!

    这两条地道又分作6条,一直通向北魏军包围圈身后。

    连杀北魏军数百,一把火又把魏军的攻城用具全部烧毁,然后安全回城。悲壮的一天终于来到了,井水断了。

    毛公忠勇,也令敌人感到钦佩,拓跋嗣下令务必活捉毛德祖,因此毛德祖一直没有在激战中被杀。

    最终有200多宋军突出了重围回到南方;而断后的毛德祖被俘。被俘后,毛德祖宁死不屈,被杀。

    这场恶战下来,北魏军也没好到哪里去,除去战死的,水土不服得病身亡的,占了十之二三。

    虎牢关的陷落,北魏军夺得黄河南岸滑台、碻磝,虎牢、洛阳等战略据点;势力越过了黄河,占领了黄河南岸东起青州西部,西至洛阳的青州、兖州、豫州地区,刘宋王朝丧失大约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鲜卑骑兵死了好几万,损失并不比宋朝少,国力损耗相当大。而且南征的这段时间里,北方柔然大举进犯,北魏又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不管怎么说吧,最后算下来吃了亏的是刘宋;地盘丢了很多,人死了不少。

    刘宋皇帝,刘义符,国家吃了这么个大亏,大臣们十分郁闷,他却只当没事儿一般,

    刘义真的班底儿,主要有四个人——第一位唤作谢灵运,他的祖父,便是打赢淝水之战得东晋名将谢玄。

    成语才高八斗,就是出自谢灵运之口,

    刘义真给他哥刘义符写了封信,我要回中央!让你回来,我们还咋混?徐羡之罗列了一大堆关于刘义真的罪状

    最终激的刘义符大怒,下诏将刘义真废为庶民,流放到新安郡(现在浙江省淳安县)。

    接下来,徐羡之等人开始筹划废黜宋少帝刘义符。

    这天是5月24日,还不知道大难临头的刘义符当天玩得很嗨;别出心裁在宫里赛起了龙舟,玩累了,当晚刘义符就睡在龙舟上。

    檀道济下令将刘义符抬着,并逼其交出玉玺,之后徐羡之召集群臣,大家异口同声“恭送陛下回东宫!”宋少帝刘义符就这么戏剧性的被废了。

    扒拉来,扒拉去,徐羡之选中了刘裕的三子,刘义隆。于是废刘义符为营阳王,赶去吴城;立刘义隆为天子,这就是宋文帝。

    一个月后,徐羡之派人去吴城杀废帝刘义符,以绝后患。刘义符臂力过人,一看有人要杀他,小伙子边打边跑,那帮杀手没一个能追的上;

    堪堪跑到大门口儿,被事先守在这儿的其他杀手一门闩削到后脑勺上给干趴下了,就这么被乱棍活活儿打死,年仅19岁。

    徐羡之一不做二不休,又派人把刘义真给杀了,

    刘裕临死前拉着刘义符的手说:“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一辈子识人无数的老刘同志看走眼了,恰恰就是自己这个儿女亲家将自己俩儿子都送上了不归路。

    徐羡之等人废黜并诛杀宋少帝一事,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头儿,刘宋王朝君臣猜疑、骨肉相残、动辄杀戮的历史从此发端。

    【】元嘉草草

    刘义隆18岁,懂事儿了该。一见到傅亮,他放声痛哭,问他那俩哥哥是咋死的。这可给傅亮整得很尴尬;

    史载傅亮战战兢兢,魂不附体,汗流浃背,张口结舌也说不清楚。

    刘义隆可比他那俩哥哥有心眼儿,出发之前下令:他本人的警卫工作全部由他在荆州时指挥的部队负责;跟着傅亮来的人,不论是官员还是军队,一律不得接近他的座舰。

    接下来,就是刘义隆走流程了,先去拜谒了老爸的初宁陵,又去太庙里给列祖列宗磕了头;

    登基之后,刘义隆萧随曹规,很放权,但凡有大臣上折子,刘义隆一律推给徐、傅等人处理;

    每次见到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干完废帝的差事之后又回北方守边界去了。),刘义隆礼貌周全,嘘寒问暖。

    刘义隆越是这样客气,这几位顾命大臣越是后脖颈子冒凉气。

    谁也猜不透刘义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最后还是徐羡之拿了个主意,现在檀道济在北面,手握重兵;干脆,谢晦你去荆州吧,西北两面都控制在咱们手中,谅他刘义隆也作不出什么妖来。

    徐羡之让谢晦赶往荆州,总掌军政大权。谢晦每天过的惴惴不安,现在有机会离开建康,自然是喜出望外;

    临走的时候,他专门找来个心腹,密谈自己将来会是啥下场。心腹道:你们错就错在把人家俩儿子都给杀了,还继续给老三当臣子。

    尤其是您谢大人,带着震主之威,又占据了上游要冲,以古推今,您想幸免,可能性基本为零。

    可惜的是谢晦根本不信,觉得只要离开了建康就万事大吉了。

    刘义隆隔三差五的赏点儿东西给徐羡之,君臣关系相当和谐,并且徐羡之还是当家作主的。

    徐羡之却是如芒在背;因为他看到,在客客气气、俯首帖耳的外表后面,是一个深沉、固执,懂得迂回前进的皇帝;

    这样的人,绝不会容忍长时间大权旁落——刘义隆把从荆州带来的人,不显山不露水的都安插在一些关键岗位上;

    刘义隆给几个弟弟也都提了职称,明眼人一打眼就能看出来,刘义隆一方面抓军权,另一方面在加强宗室的力量。

    徐羡之和傅亮一商量,咱们干脆共同上表,将政权还给皇上吧,申请被驳回,再递,被驳回;三递,刘义隆同意了。

    这是徐、傅等人最后的脱身机会了。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徐羡之回家开始收拾东西还乡;侄子徐佩之,以及骨干程道慧等人,苦劝徐羡之千万不可丢掉权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徐羡之招架不住,又给刘义隆上了封折子,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我还想发挥余热!这就是嫌自己命长了。

    刘义隆倒也没说啥,想回来就回来吧;接下来一年多,双方相安无事,刘义隆一边儿悄悄的安插自己人,一边笑里藏刀的看着徐羡之等人给他干活,

    到了公元425年11月,啥都准备好了,该亮刀子,刘义隆突然下诏,建康部队集结。北伐!朕要夺回被北魏占了的河南之地。

    圣旨下达,满朝哗然;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谏,但刘义隆决心很坚决

    傅亮可不知道,刘义隆嘴上说是北伐,其实他的目标是西征谢晦!

    谢晦赶紧把几个亲信叫来商量对策。他手下的参军何承天说,大人您可就麻烦了,皇上亲率全国之兵讨伐一个州,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上策,逃往国外;中策,跟皇上带的中央军试吧试吧,打不赢,您可以从义阳方向北逃出境;下策,原地固守。

    谢晦最后说,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军队和粮食都容易补充,先干一场再说。

    他让颜邵领兵先行,颜邵非常干脆的,自杀了。谢晦又命庾登之领兵,庾登之扑通跪下:我辞职!

    谢晦这个气,转头问其他将领,谁能以三千人马保护城池?周超说我能!

    刘义隆的消息很灵通,他也知道了。心想,谢晦是我爹刘裕马前的主簿,要说能打过他的,我手底下还真没有。独有一人,可敌谢晦,是檀道济。

    刘义隆显然也看透了檀道济的为人,因此他很有把握。果真如此,檀道济接到刘义隆的命令后,立刻赶回建康听命。

    刘义隆不再担忧,马上下令捉拿徐羡之、傅亮。傅亮潜逃不成,被擒杀,徐羡之自尽。刘义隆又杀徐羡之两个儿子,放逐傅亮的老婆孩子于远恶之地,谢晦的大儿子尚在建康,也一并杀了,

    算是给刘义符、刘义真报了大半的仇。之后,令檀道济发兵征讨谢晦。

    谢晦闻听朝廷大军来讨,又得知徐羡之等被杀,勃然大怒,他举兵三万,打出大旗清君侧,同时还给刘义隆上了一道表,将这皇帝大骂一顿,豁出去了。

    他说徐羡之、傅亮忠贞无比,何故遭此毒手?我等三人若为了篡权,废掉刘义符的时候,便早篡了,还把你给拉上来干嘛?

    你怪我们杀了刘义真?若不杀他,你那皇位稳固么?

    谢晦不战自败,檀道济等兵至江陵,谢晦左右散尽,只好与弟弟谢遯北逃。本来他是逃得出去的,但他弟弟谢遯太胖了,不能骑马,谢晦为照顾他,结果双双被俘,送到建康,被斩首于闹市,谢氏子弟也被杀掉很多;

    至此,刘裕留下的四个顾命大臣,仅剩下檀道济一人

    刘义隆为政不错,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河南——此河南,范围大致是指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这会儿在北魏的控制之下。

    他的理由很简单,这地方是我爸爸留给我的,现在被你们北魏抢走了。

    但在拓跋焘看来,黄河以南是被刘裕给抢走了,后来又被他爹拓跋嗣给又抢回来了。

    刘义隆派出使者出使北魏,要北魏退还其占领的河南之地。拓跋焘当场发飙,老子在娘胎里,老子的老子就说河南之地是老子的地盘,刘义隆吃拧了吧,龟鳖竖子,滚!

    使者把拓跋焘的原话带给刘义隆,饶是刘义隆城府很深也忍不住破口大骂了一番,下诏北伐!

    公元430年3月,十万宋军集结完毕,挺进中原,宋魏之间第二场大战拉开帷幕(这也是24岁的刘义隆和23岁的拓跋焘之间的第一次较量。)

    面对十万把刀子,拓跋焘不敢怠慢,召集众臣商议对策;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了一番,作出决定:敌军势大,锋芒正盛,不如暂且回避,待秋冬来临,黄河封冻,我军再发挥骑兵优势,于野战中歼灭宋军,夺回失地。

    北魏驻守洛阳、虎牢关、滑台等地的军队,均弃城而去,宋军兵不血刃,占领诸城,直达黄河南岸,西对潼关。

    想不到胜利来得如此轻易,宋军个个面有喜色,以为自己轻易间便立下不世之功。独有一人,忧心忡忡,王仲德。

    他早年追随刘裕起事,他说诸位没经历过从前的阵仗,不知北虏性情。他们仁义不足,凶狡有余,我看,他们这是收缩兵力,聚集力量,一旦到了秋冬天寒之际,黄河冰封,此獠必将踏冰南来,只怕真正的大战在后面。

    夏国被拓跋焘压着打,统万城都丢了;此次闻听宋军北伐,想两家联手灭魏,

    夏国使臣刚走,北魏方面便知道了,这情报工作做的,都快赶上摩萨德了。

    拓跋焘立即召集众大臣开会,大家说的都有理,弄的拓跋焘也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了,崔浩没说话。

    崔浩头一句话,就说的小伙伴们震惊了:刘义隆跟赫连定联合,这是个伪命题。

    刘裕的关中就是被赫连勃勃夺去的;搁着这么大的仇,你们觉得宋夏之间会同心协力吗?宋夏合作的结果,就两个字,观望

    如果宋军拿下滑台、虎牢关一线,兵分两路继续北上,东线攻冀州,西线攻邺城,咱们恐怕会很麻烦,说不得陛下都得亲自走一趟了。

    如今宋军停在黄河以南,首先士气已经泄了;宋沿着黄河一字排开,这摆明就是要依托黄河固守了;而且他们守的也很业余,一字长蛇,看似处处设防,其实处处是漏洞。

    跟宋军这仗,好打。再说赫连定,别看他现在嘚瑟,其实是回光返照,所以,现在我们打击的第一目标要锁定在夏国身上,这样可以东出潼关,向宋军身后穿插,截断其向南撤退的线路,这样宋军背水作战,必被全歼。

    拓跋焘:万一我鲜卑骑兵西征,宋军来个乘虚而入,这就麻烦了;干脆,不等他打我,我先打他;让他们不敢生出北进的念头。

    命令下达之后,拓跋焘带人去了统万城,安颉攻打宋军,带着为数不多的魏军,一仗下来,阵斩宋军三千多,更多的人则投河而死。

    首战旗开得胜,魏军士气大振;主将安颉也进入了状态。

    安颉居然站在山顶上就能看出黄河南岸宋军是以东西横列的方式排兵布阵;牛掰吧!

    看清了对方底牌就好办了,安颉把手下军官叫到一处,南岸这帮饭桶摆了个一字长蛇阵,有宽度没深度,焉有不败之理?

    咱们挑选精兵,只要突破一点,宋军势必全线崩溃。

    准备了两个月后,安颉突然渡过了黄河,向洛阳外围的金墉城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此时的金墉城年久失修,更要命的是,此地无粮。那粮食呢?呵呵,都被北魏军走的时候打包带走了。

    当初刘裕灭秦后,将后秦的大钟运往江南,结果船行至半路,有一口大钟沉进了黄河;此次北伐出兵时,刘义隆特意交代到彦之,一定要把这口钟捞回来;

    现在到彦之把这活儿派给了姚耸夫。于是姚耸夫臊眉耷眼的带了1千多人跑到当年沉船的地方,拉开架势准备打捞。

    沉船的地方离金墉不远,于是姚耸夫被金墉城守将杜骥盯上了;杜骥很坏,他忽悠姚耸夫,哥们儿,我这儿有个能翻本儿的机会你干不干?

    姚耸夫是一员猛将,曾亲手将拓跋焘的叔叔拓跋英文给宰了,后来北魏用了一百匹马才将拓跋英文的脑袋换回去。

    姚耸夫被忽悠到了金墉城,到了以后,傻逼了;他这一走,杜骥也跟着跑了;而且杜骥更缺德,部队都没带,自己溜了。

    此时的洛阳城里,宋军也就几千人,杜骥一跑,兵无斗志,安颉的兵力一到,顿时大败,没跑出去的宋军几乎全部被杀。

    安颉在西线势如破竹,东线的北魏军也完成了集结;冀州、青州等地连连得手。

    同样一支部队,在刘裕手里可以拓地千里,在毛德祖手里,可以凭一城的兵马,血战半个北魏的军力近一年之久,现在,宋军咋变的这么菜?

      刘义隆为什么会弃用檀道济?彦之,想当年刘裕还在刘牢之手下出生入死讨伐孙恩的时候,到彦之就曾追随其左右,后来,刘裕起事,对抗桓玄,

    可惜的是檀道济之前有过污点,刘义隆从来没信任过檀道济;

    荆州,位居建康上游,地位举足轻重,刘裕活着的时候就说过,荆州刺史必须由皇帝的子弟担任;刘义隆让四弟刘义康出任荆州刺史,牢牢的控制上游。

    檀道济的位置,会遭到来自三个方向的攻击。

    刘义隆在军中再树起一个典型,以取代檀道济的位置。被选的便是这位到彦之。

    然而事实证明,刘义隆看走眼了;这位到先生,根本不是干这行儿的材料,

    刘义隆一开始就没有跟北魏展开大规模战争的心理准备。拓跋焘是那种恨不得在地上撒尿标识势力范围的主儿,他岂能将这么一大块土地拱手让人?

    因此,刘义隆的北伐,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人,没用对;计划,也出了偏差;宋军陷入被动局面,

      不仅不听劝,到彦之简直就是个败家子儿。决定撤军后,又打算烧毁战舰,大军全部从陆路南撤;

      老将王仲德好说歹说,才把他劝住;将熊熊一窝,全体河南宋军就跟着这位老大向安徽方向逃去,一路上辎重丢弃无数,不战自乱。

      不过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也有那临危不惧的好汉;比如济南太守萧承之没跟着跑,严阵以待,他有个不同凡响的儿子,这便是日后篡了刘宋江山,建立南齐的萧道成。

      萧承之身边仅有几百人,叔孙建率领魏军蜂拥而至;萧承之毫无惧色,下令部队就地隐蔽,然后大开城门,他往城门楼子上一站,等着敌军攻城。

        萧承之说,你们不懂,眼下咱们困守孤城,主力远离,如果惊慌失措,或者闭门不出,敌军势必攻城,咱们人太少,不吃打!现在咱们摆出一副有恃无恐的架势,敌军肯定以为咱们要么准备充分,必不敢过分攻城。

    后来果然如萧承之所料,魏军撤退

    无奈之下,刘义隆紧急下诏给他最不愿意启用的檀道济,

    檀道济从江苏到豫北、鲁南这一路上,走了20多天,跟北魏军干了30多仗。

    总算快砍到了滑台;但宋军的劲儿也使完了;檀道济的粮道,因拓跋焘把将领臭骂一顿,严令叔孙建、长孙道生等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拦住檀道济。

      檀道济这一撤,可把一个人给坑了,守滑台的朱修之。滑台的宋军没跟着到彦之往南跑,反而像一根钉子一样死死的钉在滑台。

    安颉走马连下洛阳、虎牢关之后,到滑台这儿,不灵了,屡次进攻,都被朱修之打退;逼的安颉只得向拓跋焘请求增兵。

    但即便如此,滑台依旧固若金汤。如果不出意外,檀道济按计划到达,里应外合,战局如何还真不好说。

      可惜的是,檀道济功亏一篑,都走到滑台附近了,粮道被断只好撤了。

      道济走之前,也没派人通知一下朱修之;后者眼巴巴的盼援兵。可是等到城破,朱修之也没盼来檀道济。

      公元431年2月,死守了3个多月后,滑台城被魏军攻破,宋军大部战死,朱修之被俘。被俘后,拓跋焘感其忠勇,封朱修之为宰相,朱同志却不忘故国,后来找了个空子,逃回南朝。

          朱修之的爷爷,便是在淝水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大将朱序。

      檀道济,追他的人把他可就追毛了。吩咐人往那些空粮袋子里灌沙子,最上面的1/10盖上一层白米,搬到显眼处,让炊事班齐声吆喝,

    鲜卑人哪儿懂这套路,侦察兵往宋军营地一看,我去,不是说他们断粮了吗?这里肯定是有诈!搞清楚之前,先放慢追击速度,

    檀道济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南撤,魏军远远的吊在宋军身后;只怕时间久了没粮的事儿迟早暴露,干脆把你们忽悠瘸了啵!

    檀道济传令一刻不停地南撤;自己则脱下盔甲换上白衣,弄了一辆车子,他往车上一坐,只带着警卫连,给全军断后。

      北魏军追上来一瞧,哟嚯?这几个意思?这么一犹豫,停止了追击!一身冷汗的檀道济立即指挥人马向南狂奔。最终跑回了江南。

      这次北伐打成这个鸟样,刘义隆是很伤心的;听说滑台陷落,朱修之被俘,刘义隆曾赋诗一首——

    “逆虏乱疆埸,边将婴寇仇。坚城效贞节,攻战无暂休。覆沈不可拾,离机难复收。势谢归涂单,于焉见幽囚。烈烈制邑守,舍命蹈前修。忠臣表年暮,贞柯见严秋。楚庄投袂[mèi]起,终然报强仇。去病辞高馆,卒获舒国忧。戎事谅未殄[tiǎn],民患焉得瘳[chōu]。抚剑怀感激,志气若云浮。愿想凌扶摇,弭[mǐ]旆[pèi]拂中州。爪牙申威灵,帷幄骋[chěng]良筹。华裔混殊风,率土浃[jiā]王猷[yóu][yóu]。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诗写的一般,但也表达出了刘义隆满腔的愤懑。怪谁呢?其实还是得怪他自己。

        刘义隆的执政风格:任人唯亲!宠信自己的兄弟,无意之间,打开了刘氏宗族自相残杀的潘多拉盒子。刘裕的几个儿子里,要说有点儿出息的,可能也就得算刘义隆了;

      檀道济为什么被杀? 在撺掇刘义隆杀檀道济之前,刘义康还杀了一个人,便是那个才高八斗的谢灵运。

      谢灵运是刘义真的幕僚,刘义真死后,“二太子”的班底儿有一部分被刘义隆延揽过去,不过没包括谢灵运。

      刘义隆曾两次召谢灵运入朝为官,都被谢灵运拒绝了。一看谢灵运端起来了,刘义隆挺好笑,让光禄大夫给谢灵运写信,让他进京就职。

      这次,管用了;谢灵运接到信便来了。开始的时候,刘义隆让他负责修史,主编《晋书》。这活儿枯燥繁琐,对于希望能出将入相的谢灵运来说,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谢灵运很绝,翻了几天的书,拉出个大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种工作态度,刘义隆还是忍了,反而升了他的官,让他当侍中。

      这个职位也没达到谢灵运的预期,他一天班也没上,写了个病假条丢给刘义隆,

      出了宫门,谢灵运先是在家里搞装修,然后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招呼也不打,刘皇帝挺生气,等谢灵运疯够了回到京城,刘义隆就派人暗示他,得了,我用不起你,您走吧。

        谢灵运临走的时候,还给刘义隆上了封折子,在折子里把他爷爷,也就是东晋名将谢玄狠狠的夸了一顿,最后落笔四个字:你要北伐!

      这给刘义隆恶心的,北伐我是要干,用你说?

      谢灵运回家之后喜欢上了旅游。人家走过的路,他坚决不走,出门屁股后面跟了一个工兵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沿途的吃瓜百姓受不了了;有人就告官了,说不好了,我们这儿的山上总有好几百人呼啸上山,伐木聚草,恐怕有反贼!

    这事儿报到刘义隆案头,刘义隆挺生气;但爱其才名,没太深究。看朝廷不管,谢灵运更来劲了,纵酒放歌,十分狂妄;

    而且他好光着屁股喝酒;专挑景色秀美的风景区裸,还故意让人围观。孟顗[yǐ],时任会稽太守,他的哥哥是曾跟刘裕一起起事的孟昶,who怕who啊!

    正好之前谢灵运干了件很不靠谱儿的事,有小辫子在孟顗[yǐ]手里:会稽有两个湖,谢灵运想把这两个湖的湖水放干,他好种地!湖附近有很多百姓以打渔维生,

    这事儿还没完呢,就出了谢灵运光屁股喝酒,孟顗[yǐ]来劝被骂的事;孟顗[yǐ]一来气,告到了刘义隆那儿,给谢灵运戴了一顶非常大的帽子,称其聚众闹事,是要图谋不轨。

    谢灵运赶紧穿戴整齐,跑回京师,向刘义隆解释;刘义隆只是把他臭骂一顿,让他待在京师反省。

    过了大半年,朝廷任命其为临川太守;结果一到临川,谢灵运老毛病又犯了,整天游手好闲,不理政务;很快就有人把弹章递到了朝廷,

      刘义康派人前去逮捕谢灵运,谢灵运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把朝廷的使臣给扣了;并且畏罪潜逃。

    很快谢灵运便把捉拿归案!依律当斩;刘义隆免其一死,流放到广州,可是谢灵运到了广州,依旧不老实,一名武将上书,说谢灵运勾结强盗,想要越狱;

    刘义康坚决要将谢灵运处死;死刑令很快下发到广州,谢灵运被斩杀于闹市。

    谢氏乃高门大户,谢安、谢玄有大功于国家,谁知,到了谢灵运这辈儿,落个了身首异处的下场;谢氏从此式微。

    刘义康坚决要杀他,只是不忿其傲气,但檀道济就不同了,此人威名赫赫,胆量又大,

    檀道济,是刘义康撺掇刘义隆给杀的,但撺掇刘义康杀檀道济的那个人,就是刘湛。

    多年的老战友,他害檀道济做什么?因为不平,心也不平。刘湛跟随刘裕的年头,自认为才干比檀道济高

        刘义隆又病了,刘义康特害怕,我哥要是挂了,檀道济在军中威望深重,如果他要是学我爹来个面南称尊可怎么办?

    刘义康的大哥不就是被权臣给干掉的吗?下手的不是别人,正是檀道济。刘湛本就嫉妒檀道济的本事,于是便开始吹耳边风,

    刘义康入宫向刘义隆说了一声。刘义隆此时正病得叽叽歪歪,听他一说,觉着也有道理,

    刘义康拟诏书召檀道济回京。檀道济这人是个政治盲,接到诏书就要走,他老婆把他拽住了,说你功高震主,今日无事相召,只恐意外。檀道济没听,还是走了。

    等到了建康,嘿,刘义隆病情好转。刘义康可就不敢随意动手了。皇帝天天和檀道济聊天,整整聊了一个月。

    可哪知,聊着聊着,他病又犯了。这下刘义康可逮着了,迅速逮捕檀道济,杀之。

      檀道济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死得这么冤枉,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几个儿子及麾下大将,这些人都曾与北魏军奋勇作战,本要马革裹尸,不想竟死于西市。

    临死前,檀道济一把扯下头巾摔在地上,大叫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檀道济被杀当天,建康发生了一场地震,地面还莫名其妙的生出许多白毛。百战名将檀道济就这么被杀了。

        亲者痛,仇者快;拓跋焘听说檀道济被杀,大喜过望:“道济已死,吴地的小子们不足惧也!”

        刘宋朝廷又形成了两个势不两立的朋党,一个是刘义康、刘湛一党,而另一个党的“主席”,唤作殷景仁。

    王谧[mì]是琅琊王氏中比较另类的人一个,家族中其他人没瞧上还在当大头兵的刘裕,唯独他对刘裕青眼有加;二人结下了“抹泥”儿的交情;

      后来刘裕发迹,对王谧[mì]的三个儿子都很照顾;当然也不会漏了王谧[mì]的女婿——殷景仁。

    刘义隆除掉徐羡之再到杀掉檀道济,彻底铲除了他爹留下的顾命大臣集团,殷景仁扮演的角色,大概其相当于希特勒的办公室主任马丁·鲍曼,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但纳粹所犯的每一桩罪行背后,都有这个鲍曼的影子;

    闹掰之前殷景仁跟刘湛交情非常好!刘湛之所以能进京任职,还是缘于殷景仁的举荐

    刘义隆开始用刘湛的真实用意,是要他辅佐皇太子刘劭;必要时让他和自己的另一个心腹殷景仁,一道力挺太子,对抗太子的诸位皇叔,尤其是刘义康

    可惜刘义隆看走眼了,刘湛入朝不到两年的时间,不仅没有和殷景仁一起,制约刘义康;反倒因其利欲熏心,跟殷景仁之间整出了“火花”。刘湛要撺掇刘义康要搞定殷景仁;

      刘义康“势倾天下”,下面的人无论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刘义康送。有一次大冬天,刘义隆吃完橘,好酸!正巧,刘义康来了;说不会啊,纯天然绿色食品,味道好极了!我让人回家拿几个给您尝尝;刘义隆一尝,脸儿当时就绿了;

    刘湛的撺掇,刘义康要求皇帝哥哥将殷景仁解职,这可就触及到了刘义隆的红线!

    干掉了殷景仁,刘义康彻底就一家独大了!怎么办呢?这难不住善于韬光养晦的刘义隆。刘义隆的第一招儿就一个字:赏!而且是两边儿都赏。

      殷景仁知道,自己辞职以后,朝廷可就完全成了刘义康和刘湛的天下,这绝逼会刺激刘义隆敏感的神经。

    会促使刘义隆痛下决心,提前清盘,加速刘义康、刘湛等人的灭亡。殷景仁连篇累牍的写折子,要求辞职(啧啧啧,这老狐狸!)。

    君臣二人,心照不宣的演着戏,殷景仁一“病”就病了四年多!

    这一年,北魏的拓跋焘灭北凉;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阶段

    刘义隆又病了;这次病势汹汹,又挺过来了;病愈之后,刘义隆听说了刘湛说的那句话(天下艰难,岂能是年幼之主所能驾驭!),气的差点儿又病死过去;下定了要尽快清除刘义康一党的决心。

    作为资深政治家,刘义隆出招儿当然不会简单粗暴;

    第一步,欲擒故纵,在建康城北举行盛大的阅兵式,高调对外宣布自己不仅康复了;身体杠杠的!

    秀完肌肉之后,加封刘义康为大将军;加封刘湛为丹阳尹,授予金紫光禄大夫,外加散骑常侍。这把米撒出去,稳住了二刘;

    第二步,调整地方,亲王出镇:把自己10个儿子全部封王(他有19个儿子,此时他后9个娃还没出生。),

    第三步棋:固本培元,太子出场。隆重推出自己的太子刘劭;为其举办了盛大的加冠礼!并且大赦天下。

      古人一般20岁加冠,代表成人;不过在南北朝时,由于东晋十六国兵荒马乱的,人口死亡太多,人们一般在男孩儿13岁到16岁之间就为之加冠了。

      加冠礼后,刘义隆加强东宫的警卫力量,达到和皇宫一样的警备级别。

      刘义隆的弟弟们,尤其是把持朝政的刘义康,该识趣儿点儿,自己找个台阶下场得了。

    可惜,权力这玩意儿,实在太过诡异,刘义隆忙活了半天,再看刘义康、刘湛;这二位跟没事儿人一样,

      没等刘义隆发飙,一个绝好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刘湛的妈去世了,按制度,刘湛需离职丁忧。

    刘义隆出手了;突然宣召刘义康入宫,二话不说便将其软禁在中书省内;然后传令殷景仁准备展开大清洗。

    清洗名单排第一的不用说肯定就是刘湛,把正在服丧的刘湛逮捕,扔进了大牢;在狱中,使者口含天宪宣布了刘湛的罪状:“合党连群,构扇同异,附下蔽上,专弄威权,荐子树亲,互为表里,邪附者荣曜九族,乘理者推陷必至。”;

    使者传旨,刘湛死刑,同时被杀的还有刘湛的三个儿子,刘义隆派人向刘义康宣布了刘湛等人罪行;此时大势已去,刘义康也无可奈何;

      估计刘义隆是不想背上杀弟的名声儿,轮流派人到中书省探视刘义康,劝其辞职,于是刘义康上书认罪,刘义隆顺水推舟,抹掉了刘义康在中央的本兼各职,转任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第二年刘义隆免去了刘义康江州刺史这一实缺儿,算是彻底把刘义康废掉。

    本来刘义隆是要干掉刘义康这个弟弟的,幸亏刘裕的大女儿、会稽长公主跪在地上,磕头磕的满脑门子血,求刘义隆看在大家是一个爹的份儿上,留刘义康一命,

    并且拿自己全家担保,刘义康绝不会再敢觊觎大位;刘义隆心软了,从此没再找刘义康的麻烦。

    废了刘义康,此事余波袅袅,给刘宋帝国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且恶劣——首先,昔日兄弟之间的信任消失了,代之以猜忌、恐惧和隔阂;

    这种气氛也蔓延到了整个朝廷,人们开始尸位素餐,明哲保身;大家都怕干得多会被皇上认为是在专权。

      比如接替刘义康的刘义恭,也开始怠工;刘义庆是刘义隆的堂兄弟,善骑射;刘义康事件出来以后,刘义庆再也不敢骑马射箭。

    结果,从宋往后的齐、梁、陈三代,达官贵人骑马射箭居然会被人看成是有政治野心。梁武帝曾询问孙子辈儿的萧大连是否会骑马,这个孙子回答:“没有皇帝的命令,不敢擅自练习。”

    刘义隆变了,变得不再信任任何人,这种作风也影响了刘宋的后继之君,刘宋短短的几十年国祚,朝廷内部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闹剧贯穿始终,直到最后把自己折腾的歇菜

      有宋一代,皇族129人,被杀者有121人,其中骨肉相残的就有80人。想想都蛋疼!

    刘湛被杀,刘义康被贬,殷景仁算是立了大功;刘义隆把刺史中分量最重的一个——扬州刺史,赏给了他。

      接下来发生的事相当诡异——除掉刘湛后,殷景仁性情大变,这伙计本来挺厚道的一个人,突然就变的异常苛刻暴虐。

    殷景仁病情越来越重;刘湛被杀后的一个多月,殷景仁便死了。

      拓跋焘挥师西进,赫连定还琢磨呢,宋军北伐,北魏还有那闲工夫找我的麻烦吗?

      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情报表明,拓跋焘不仅有,而且还是倾全军之力而来;待听说魏军准备攻取平凉,赫连定忙自领两万骑兵,去救平凉。

      赫连定,别提多窝火了;老家统万城丢了,平凉城丢了,安定城也丢了;关中那老大一块地方也丢了。说他是丧家之犬也不为过。

    这小子养好伤,四处一萨摩,也盯上西秦了。此时的西秦被北凉欺负的够呛,

    赫连定如入无人之境,轻而易举的就把西秦给灭了,乞伏鲜卑的宗室五百多人全部被杀。

    再往西,可就是北凉了,嘿嘿,沮渠蒙逊,老棺材瓤子,我打不过拓跋焘我还打不过你吗?

    沮渠蒙逊一听什么?你赫连定敢打我的主意?怕你不成,吩咐一声,整军备战!

    赫连定忘了,西北还有一股子势力——吐谷浑,这个吐谷浑,是慕容廆的大哥慕容吐谷浑创立的;

      东北前燕的老祖宗慕容廆的妈是正室,慕容老爹死后,本该由慕容廆继承王位,但他叔叔慕容耐把位置给占了;

      慕容廆跑了!后来号召族人杀了叔叔,当了首领,慕容廆怎么看他的大哥怎么不顺眼,大哥就是慕容吐谷浑,是庶出。

      大哥相当机灵,一看慕容廆看自己的眼神儿迷离又犀利,就知道要坏,于是主动带着自己的这一支部落远走高飞,长途跋涉几千里,最后在青海落脚;这便是吐谷浑国,这个国家后来直到唐代才被威武唐军所灭。

        王昌龄有诗云: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眼下的吐谷浑还是很彪悍的,一百多年来,跟西域的各个政权都打过仗,赫连定与北魏交恶,北魏早就跟西北各方势力打了招呼:不帮我打赫连定,等我腾出手来,削不死你!

      吐谷浑下达了全国动员令,集结起3万骑兵,埋伏起来准备打闷棍。赫连定哪儿知道背后还有个吐谷浑瞄着他的后脑勺啊?

    三万骑兵,铺天盖地的冲了出来;夏军毫无防备,没多久便全军覆没了,赫连定突围途中被俘了,后来被杀。赫连勃勃的大夏国,就此以一种很瓜三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自此,北中国只剩下三个政权:北魏、北凉和北燕,还有两个地方割据势力:吐谷浑和仇池,现在,只有辽西的北燕尚与北魏为敌。

      拓跋焘的老爹拓跋嗣跟宋第一次大战,一口气儿就圈走了刘宋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拓跋嗣死后,柔然南下,拓跋焘戴孝出征,打的柔然抱头鼠窜,又向北拓展了不少空间。

      最后不仅把甘肃一带收入囊中,而且搂草打兔子,又把关中给收了;北魏接纳了大量的柔然、高车、夏国、丁零等各族民众,

      拓跋焘先得把内部理理顺;要不然大军远征,后院起火,

    拓跋焘派出使者主动向刘宋示好,还想和刘宋结秦晋之好,这会儿刘义隆病的死去活来,根本没心思搭理这茬儿,主政的刘义康有点儿小愤青,他答和解可以,先把地方还给我们,

        于是,双方和解没啥实质性的进展,拓跋焘做出将黄河以南的魏军一部向后撤了撤等等的诚意。

        向柔然示好。前几次交手下来,柔然人一打就跑,弄的拓跋焘对柔然小视无比,给取了个很蔑视的名字——蠕蠕。

    柔然有一样本事太牛了,那就是繁殖能力巨强,几年时间人口就能翻番;这也是柔然屡遭重创却败而不亡的重要原因。

      有柔然在,拓跋焘始终不敢放心大胆的在其他方向上用兵,现在想跟柔然搞搞关系,正巧柔然的新任可汗吴提也想跟北魏和解;很快北魏的北部边境暂时安静了。

    稳定了南北两线,拓跋焘在国内修订法律,延揽人才,他还干了件事:修国史!

    下令崔浩主写北魏早期历史,将来,崔浩会死在这件事情上。

    公元432年5月,拓跋焘再次吹响号角,发起了远征辽东北燕的战争。辽东,慕容鲜卑的故地,不过这会儿已经不是慕容氏当家作主了。

      当年,鲜卑人中的两个强梁,后燕慕容氏和北魏拓跋氏PK,慕容氏被打败;后燕分裂成分裂成南北两燕,南燕后来被刘裕所灭,北边的燕国也被权臣所篡。

    后燕第一位皇帝名叫慕容盛,是大名鼎鼎的战神慕容垂的孙子,慕容宝的儿子,在位时间不长,便被臣下杀了。

    慕容盛死后,慕容家的另一位宗室慕容熙继位。这位慕容熙是个好老公,但绝对是位差劲的皇上——慕容熙有两个老婆,是姐儿俩,一个叫苻娀娥,一个叫苻训英。

        高句丽无故兴兵燕国,杀了不少燕国人;燕军出兵高句丽,一路顺风顺水,但城池眼看要打下来了,慕容熙突然说暂停!我要和我老婆一起入城,士兵不能比我们先进城。

      等燕军再攻,攻不动了。当时天寒地冻,士兵冻死不少。还有一次,他去打宇文鲜卑的后裔契丹,中途突然改主意要打高句丽,原因是老婆喜欢看打仗

    结果这么一改,军粮没带够,再加上气温骤降,士卒又被他折腾死不少。

    做为老公,这货绝对好男人;可是做为帝王,这货简直就是个250!他这么胡折腾下,很快便众叛亲离,后为将军冯跋所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fk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