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九江影像志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5日 · 从 1 路车到公交 101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5日 · 从 1 路车到公交 101

作者: 冯晓晖 | 来源:发表于2022-12-05 00:25 被阅读0次

    1959年12月5日,九江公交正式运营。

    地点:

    九江

    类别:

    交通运输

    九江公交旧车票 收藏人:张廷

    1959 年 11 月 5 日,成立九江公交汽车公司,12 月 5 日起正式通车运营,经营客车 4 台(松花江、长江牌客车各 2 辆)。线路自黄泥塘起,经八角石到十里铺九江钢厂,票价每站 2 分。

    资料来源:《九江市志》

    说明:本篇改写自《浔城纪实·公交101》。《浔城纪实》是笔者2017年撰写的强调纪实影像的散文,风格与本系列相差甚大。本篇做了适当改写,删除部分照片,加入了一些史料和收藏品。本想写个九江公交全历史,时间和史料收集都不够,留待以后吧。

    1. 记忆

    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乘坐公交的记忆。我的对公交记忆始于九江市。

    儿时跟着父母走过一些城市,也坐过不少车船。但童年的记忆就如玻璃的碎片,零零散散的的光影中并没有公交的图画。

    年少时生活在九江下面县的山沟里,平日的生活范围用脚步就能丈量。军工厂里的车也不少,但只怀念站在大卡车的后厢上顶着风的爽快,却不觉得闷坐在客车里有何趣味。厂里的班车不是公交,那是熟人的社会,大人们都在聊天,说的那些孩子们也关心。

    笔者摄于2017年3月

    大约在初三暑假的时候,随着出差的父母到九江城里住了几天。一天跟着母亲上了一辆公交。记得车上不算太拥挤,座位当然都满了,我上去后只能站着,怯怯地四下张望。与在厂里乘车最大的不同在于,这辆车上除了母亲,全都素未谋面。也没人交谈,都在沉默中望着窗外。这是个陌生人的社会。我的公交记忆就是从这一次开始的。

    分析自己这记忆的起点,作用的因素或许很多,比如窗外变幻的城市风景,比如身边各式各样的乘客,这些新鲜的刺激与体验从身边的人、从敞开的车窗向一个对城市既好奇又陌生的少年涌来,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嗅觉的,还有触觉的,丰富而混乱。这就是公交的特点,它是个冷漠的社会,但它却带来了超乎寻常的亲密性。

    笔者摄于2017年3月

    除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中,又会有什么时候,人们之间的竟能如此贴近却又不以为杵?你不得不接受,你无法选择。心理学家认为,陌生人之间的防范距离应在一米以上,而在拥挤的公交、地铁中,素不相识的异性之间的物理距离有多近,心理距离又有多远?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难以忘怀的公交回忆。

    2. 公交 1 路车

    大多数九江人都坐过 公交 101 路。在此之前,101 路被称为 1 路车。在九江的公交历史上,没有哪条线路的资格比它更老。至今,它依然是九江发车最多、每日运行时间最长、运载人数最多的公交线路之一。

    行驶在十里百货大楼前的公交1路车 图源:《九江纪事图录》

    早在一百多年前,九江就有了公交车,但随着近代九江经济的衰落,于 1946 年停运。1958 年 6 月 1 日,九江公路局才试办了市内公共汽车交通。1959 年 11 月 5 日,成立九江市公共汽车公司,于年底正式通车。线路自黄泥塘(三里街)起,经八角石至十里铺九江钢厂(今南山公园附近),票价每站 2 分。

    一站两分钱的票价持续了很久。1984 年,上大学前我独自一人来到九江,在市区乘 1 路后转 5 路去炼油厂。记得坐了两站 1 路,5 分钱车费。

    1959 - 1965年间使用的九江公交车票(繁体字版) 收藏人:张廷

    那一年站在候车处看站牌,发现九江其实只有两趟公交,1 路和 5 路。其它所谓的公交都开往市郊的乡镇,一天只有几班,和长途车没区别。那个时代的商品经济并不发达,也没有多少流动人口,只有在城市中存在一批定时上下班且相对收入较高的企业职工时,公交运营才能被支撑。工业的规模越大,对公交车的需求就越旺盛。

    九江公交线路表 图源:《九江市志》

    1959 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中唯一落户九江的441厂(九江仪表厂)在十里铺奠基,从此起到80 年代末,九江市主要的国字号、省字号以及市属的国企大都建立在十里大楼周边 2 公里范围内。60 年代末起,沿江的城东工业区开始布局,70 年代,二电厂、化工厂、炼油厂等电力、化工企业陆续投入建设。正是因为这些企业,1959 年开通的 1 路车和 1969 年开通的 5 路车就成为九江市仅有的两条真正意义的公交线路。

    1976 年九江公交月票 收藏人:张廷

    公共交通的水平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经济水平。在九江,公交的代表是 1 路车。

    经过近 30 多年迟缓的发展,到了 80 年代后期,商品经济开始繁荣,1 路车上开始拥挤不堪。到了 90 年代中期,数不清的私营中巴车都在跑这条线路,售票员“1 路!1 路!”叫喊声从清晨回荡到夜晚。1 路车上有九江最多的小偷,它运载着各色人等,也运载着这座城市,从过去走到现在。

    90年代的公交1路车 图源:九江论坛

    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城市有多少路公交。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乘坐公交车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少,乘客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九江公交和这座城市一样,已经步入了老年化。公交车是一个城市活力的表现,看乘客,你就能知道这座城市的未来。

    3. 公交101

    接着说 1 路车。历史最悠久的 1 路,名字应该永不改变。然而它还是变了,在这个国家,什么都可以变。十几年前,1 路车被改名为 101 路。同时,又诞生了一群 102 、103、104、105等等线路。由于本人很长时间里上下班不需要交通工具,坐公交的机会很少,至今也没有搞清楚这些三位数的车号如何区分,偶尔坐趟车,总要对着车牌纠结半天。以笔者的智商,很难区分这些编号如此相近又有内环、外环之分的公交线路,更想不通公交公司为何如此取名。

    笔者摄于2017年3月

    过了很久才搞明白,这些三位数车号的公交,全是 1 路的后代,它们在浔阳区的浔阳路、长虹大道等主干线路上穿行,最后一定走十里大道,到十里大楼后再四下分开,开往十里工业区东、南、西几个方向。只有 101 路,继承了 1 路车的原始线路,并由长虹立交桥延伸到火车站。其余的 102 到 108 路,都是 101 的兄弟。

    101路五七二七厂始发站 笔者摄于2017年3月

    2017年,由于病痛,每日需要去医院,又无法自己开车,坐了挺多次 10x 编号的公交。与前些年相比,现在的公交车并不拥挤,10x 系列的兄弟们又多,等不了一会儿涌过来好几辆,既廉价又快捷。坐在大客车上有种俯瞰的感觉,它庞大的车身让你相信公交车永远是街道上的霸王龙。与之相比,出租车就是一条条窜来窜去的猎狗,私家车或者是呆头呆脑的绵羊,也有少数蛮横些,不过是山林中的野猪罢了,在公交车前总要低声下气些。

    4. 同车行

    病好了之后的某一天突然想到,这么多年从未完整地坐过 1 路车。于是就从家门口坐到五七二七,再到火车站。之后又专门坐了两次,有时在雨天,有时是晚上。

    一对带孩子的小夫妻,上车后开心自拍,旋即疲惫地睡去。他们是从医院回来?还是回家看望父母? 笔者摄于2017年3月

    101 路早上六点半就开行了,我起不了那么早,没法体会早上班高峰期的状况。上午八点之后,从五七二七上行的车也略显拥挤,很多人持老年证,只乘坐几站,到了第六医院下车,他们是来大楼买菜。

    下午四点多和晚上十点半,中学下课,车上挤满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很多人还拿着书在背诵。101 上行线的最后一段总没有多少人,长虹大道上有很多路公交,101 从立交桥延伸到火车站的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笔者摄于2017年3月

    到了末班车,只有零星的两三个乘客,他们在终点火车站下车后,公交车驶入停车场,在调度员的指挥下,整齐停靠。一辆瑞风商务车开过来,倒在调度室门前,不一会传来“哐当哐当”的铁箱子响,这是在搬运一天收到的硬币。

    夜更深了,普普通通的一天就这么过去。明天,必须很早起床的司机们要爬进这冰凉的铁盒子里,将它们唤醒。六点半,101 又轰鸣在每天往返的道路上,周而复始。即使有改变,总也是那么缓慢,就如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101路火车站停车场 笔者摄于2017年3月

    由此想到,从 1 路到 101,公交本就不应当有太多变化,即使少坐公交的人,不变的班次也是他们出行的保障,无论是雷鸣闪电还是寒风雨雪,你相信 101 会开到站台,人再多,你总能挤上去,路上再拥堵,目的地总能到达。

    公交就是这样,你无法选择和什么人在一起乘坐,无论你是欢喜还是厌烦,只能任由这轰隆的铁皮屋子带着你穿过红尘,驶向下一个车站。

    古人云,百年修得同船渡。那么也可以说,百年修得同车行。

    101路末班车 笔者摄于2017年3月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5日 · 从 1 路车到公交 1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gm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