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几天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我和不满5岁的小孙子玩扑克牌,玩法是:每人出一张牌,当你出的牌的数字和前面的牌的数字相同时,中间的所有牌你就可以拿走了,不出现相同的数时就接着出牌。这样一直玩下去,谁手里没有牌了谁就输了,这种玩法叫做拉火车。
我和小孙子玩时,当他的牌少了时就开始耍赖,不是他的牌也强行拿走,我每次都让着他,这样总是他赢。表面看来,大人让着孩子理所应当,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今天他爸爸和他一起玩牌,不许他撒赖,该怎么出牌就怎么出。有时孩子没有看清是他的牌也不提醒,结果孩子最后输了。令人没想到的是,孩子因为输了,便大哭了起来。
奶奶赶紧说:“他是孩子你就让着他呗。”孩子的爸爸说:“在家里我可以让着他,到了外边谁还会让着他?”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在家里有大人庇护,将来到了社会上又怎么办!别人不会让着你的。
此情此景引发我对一个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虽然挫折教育在每一个家庭都很有必要,但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像教育专家那样得心应手,在一个普通家庭中应该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呢?
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将来在复杂的社会中,能有生存能力吗!
目前在挫折教育中有两种观点,有些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面对和解决,以此来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现在有一种倍受推崇的挫折教育方式,就是把孩子送到夏令营去吃苦,让孩子去经受磨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
这是在西方国家非常流行的一种锻炼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方式。比如:把孩子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一段时间。据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以前也非常推崇这样的的做法,觉得就是要有意创造让孩子吃苦的机会,经过吃苦训练或者生存挑战训练,肯定能够让孩子强大起来,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但细细想来,这样训练的效果真的有那么好吗?即使是有效果,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的,最普遍的挫折教育还应该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进行。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育儿大v陈忻认为: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而是一同面对挫折。缺乏父母支持的所谓挫折教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
陈博士指出,家庭中真正的挫折教育,并不是煞费苦心地创造挫折教育的机会。因为生活中处处都可能出现这种机会,需要我们家长及时抓住这种转瞬即逝的教育机会。
我非常赞同陈博士的观点,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接触父母的时间最多,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就是要抓住平时生活的中的小事做为契机,而这又往往是父母们最容易忽略的教育机会。
比如,我上面谈到的打牌输了;孩子一个心爱的玩具突然坏了;一支非常喜欢的彩笔不见了;跑着跑着突然摔了一跤。这些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家长会说这点小事算什么挫折呀?对于几岁的小孩子来说,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就是挫折,并不是轰轰烈烈的事才是挫折。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因此,做父母的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很多大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教给孩子如何应对挫折的有利时机。
在挫折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会发现,孩子遇到挫折时情绪会很不好,比如哭泣、沮丧、撒脾气。如果情绪不能稳定下来,是根本无法让孩子思考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所以,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给予宽容并表示理解,容许他们有情绪。要学会表达不良情绪,面对挫败感时能排除负面情绪,不再害怕错误或者失败。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采取进一步的积极行动。
在解决了情绪问题之后,就要培养孩子遇到问题设法解决的思维方式。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不良情绪中走出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
先要培养他们遇到问题时不是畏惧和退缩,而是要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做才能解决问题,如何才能避免再次遭遇失败。
让孩子明白,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有积极想办法,才有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
最后家长还应该启发和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通过这件事情有什么收获,从中学到了什么?肯定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应对挫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网友评论
小孩子 很精明,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