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 8-9章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第九章 爱自己
读完这两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呢?如果我早点看到,我就不会如何纠结和心存不甘了?
然后我觉得我的感觉还不太到位。学了九章的非暴力沟通,按照观察,感受,需要和需求四个阶段来分析,我的反应是带有评判心的,而非客观的事实和真实的情绪表达。
世间千万人,世上千万书,我怎么就应该要读到这本书呢?没读到这本书的人就不会沟通吗?显然不是。
重新翻开,然后和上这两章,印象最为深刻的知识点有两个。
第一是标记并且将这些词汇打入冷宫。
具体是哪些词汇呢?是那些让自己听了不舒服,让别人听了难以平静的词汇。
比如说,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代表否定意义的词语。这样非常容易继续激怒对方。
再比如,对于自己来讲一些词极其容易引起羞愧和内疚,这些词就是应该、应当、必须、不得不,不能、被迫。
生活中,我们已经养成一种思维定式。所谓听话听音,一句(段)话,前面说的再漂亮,只听最后两句就可以,尤其是“但是,仍然,应该”等关键词引导的句子。因为这些才是发言者的要强调的重点,前面那些都是用来做铺垫的,甚至是声东击西,即使错过了也没有太大关系。
这种形式的遣词造句常常发生下上级对下级,高级对低级的工作关系和家庭关系当中。由于存在天然的利益和等级不对等的因素,对于这样的发言,大部分人不得不接受这种发言,实际上是评价,更甚者是居高临下的命令。
在这种情况下的倾听是增本减效的?与我们希望的降本增效是背道而驰的?为什么?因为忽略了人的自我需求。人们整日忙于完成别人的安排和接受他人的评价,变成了机器,忘记了自己,甚至丢掉了灵魂。连自己都不会爱的人,怎么会有同理心去关爱他人呢?
为啥现代社会节奏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却躲在房间网上冲浪,也不愿意和真人交流。因为一直在被评价拉扯,无法逃离,干脆躲起来。为啥现在能说个知心话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自己说不出,别人也不会听。
打破沟通僵局的第一步,是将上面提到的那些词汇打入冷宫,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情绪和表达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打通倾听的路径。
第二是解决纠结和不甘的一条锦囊妙计。
很简单,把握“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这一原则,完成一道填空题,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这个道理很简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是在承认这个行为是你的选择,而不是不得不要做什么事情,我选择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想要满足而不是不得不。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因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需求。其中需要他人给予甚至是施加压力的。而需求则是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
填空题中,选择做代表个人需求的动机意向,而不得不代表他人需要的外部意志。到底哪一个更愿意投入和发生呢?一定是选择做这种主动和舒服的状态,优先与不得不被强迫的焦灼感。
实话讲,非暴力沟通描绘的是最完美的沟通状态。尤其是不带评判心的观察,简直是太难了,但更难的是爱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爱上自己的不完美。只有这样,才能身心愉悦投入到的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关系当中,才能让倾听发生,让沟通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