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空地》读书随笔
图片来自网络羌塘,中国最大无人区。广义上涵盖藏北、阿尔金、昆仑山、可可西里。总面积四十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高原中的高原,也是除南北极外,世界公认的第三极,极寒、缺氧、低压、荒芜是其主要地理特征,被视为人类生命禁区。
图片来自网络记忆当中,看过一部叫《可可西里》的电影,印象颇为深刻。至于羌塘无人区,则全然没有一点儿概念。如果不是偶然在爱奇艺发现并观看另一部电影《七十七天》,压根儿不知道青藏高原还有这么一处地方。于是,为了一探究竟,又在亚马逊电子书屋下载原著《北方的空地》,读过之后,不禁为主人公杨柳松的传奇经历所感动,继而写了这篇读书随笔。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人, 一辆自行车,搭载着二百多斤重的驮包负重前行。翻山越岭,涉滩趟水,餐风露宿,饥饭困眠,历经七十七天,行走一千四百多公里,自西向东徒步横穿羌塘无人区,其艰辛程度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经验和想象范围。要知道,在海拔5000多米、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40%的高原行走,即使身上什么东西也不带,与在平原地区背负30公斤重量物品行走的感觉差不多少。由此可以想象,拖带二百多斤的装备徒步推行该是怎样一种感受。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没有读过《北方的空地》,可能会被电影画面中时而闪现的,诸如雪山冰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星汉灿烂的景色所诱惑。事实上,杨柳松笔下的羌塘无人区以及那些亲身经遇,更多的是戈壁、沙漠、沼泽、湿地、冰雹、飓风、暴雪、洪水、野兽、伤痛、疾病、饥饿、焦渴、寂寞、绝望……狂风肆虐,飞沙扬砾,洪水泛滥,荒无人烟,充溢着一股洪荒苍凉氛围,远没有电影描述的那般诗情画意。主人公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实现了生命的又一次扩张。
秘诀:坚持、隐忍、乐观。
坚持——旅行途中,面对超越人体极限的一次次严峻考验,他曾经也迷茫过,绝望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并且一直走到了最后。如其所言:我再也无法回头了,人生中有些路只能走一次。
隐忍——七十七天不刷牙、不理发、不洗澡,喝盐碱水,啃压缩饼,爬冰卧雪,宿水眠霜,对镜自照,形同路人,若非具有超人的隐忍精神,又如何能经得起风沙雨雪的肆虐和耐得住荒野中绵延无尽的寂寞。
乐观——装备丢失,荒原迷路,洪水围困,泥沼陷落,车辆损毁,饥寒交迫,上吐下泻,口腔溃烂……无论遭受何种困厄,依然乐在其中 。"脸上笑不出来,心里笑",这该是何等的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当他历经磨难走出荒原,有人说他"脑子钻了虫子",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其实,他心里非常明白:"生命中,很多事,在疯与不疯之间,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知它的韧性 "。他对人们给他贴的那些个世俗化标签似乎不怎么关心,只是不想像大多数人那样,将自己困守于万象成空的幻境之中虚掷光阴,更不愿意让想象力的藩篱束缚住了生命恣意生长的潜能。诚如书中一段话:人生的走向充满危机,有些事情不是靠防范就能避免,否则,命运便失去了意义。不要过多去设想无法应变的明天,而是是否做好了果真如此的心理准备,单纯而执著地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与他而言, 选择行走荒原,完全缘自内心的执着和热爱,从没想过要通过此举证明或标榜什么。荒原,是他追求心灵自由的放逐之地。他不甘心把自己关在空调房内而丧失自然进化的适应能力。旅行是人最本能的一种情怀,有谁不向往漂泊江湖的意境?又有谁不渴望在这个纷纭复杂世界里给自己安排了一个角色,去体验一种极致的操纵欲?把握短暂的一生,实现对自己生命最大的追问,才是他行走荒原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他说:生活就是这样,它可以是你想象中的任何模样,但绝不可以在想象的虚幻中迷失自我,也不可以在宗教芜杂的辉光映照下臆想人生,更不可以为形形色色的世俗化标签所迷惑而放弃对生命的探索。时刻清醒身处何方,不因困顿抛弃自己,不因寂寞放纵自己,不因诱惑迷失自己,在气象万千的世界里,牢牢把握住自己,去追寻最真实的内心。
图片来自网络杨柳松说到了,也实实在在做到了。从他怀揣梦想决定出发那一刻起,自界山达坂向羌塘荒原迈出第一步开始,他全部的身心便融入到了荒原之中,宁愿享受并沉浸在夜夜仰望星空的幸福之中,也不屑于做一个满怀雄心壮志解开“世界之谜”的人。穿越的体验告诉他:必须做到敬畏自然。无敬畏,自然甚至不用正眼瞧你便能把你给灭了。
阅读过程中,不仅惊叹主人公对户外旅行装备配置的专业以及知识的丰富,更欣赏其对于人生的认知、态度以及洞见,于平铺实叙中不乏金句箴言,譬如“真正能击溃心灵的永远只能是人,成年后一半眼泪都晒在了西南贫困山区,那才是最触动人心的旅行。与他们相比,行走荒原的艰辛算得了什么,那些在人群中一路风雨、笑对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那些不论何种命运不公、悲惨境遇,都持有一颗真善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在整个穿越荒原的过程中,杨柳松始终秉持一个原则: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绝不带走这里的一粒石子,一根草木。于羌塘而言,他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牦牛、羚羊、野狼、棕熊以及草木沙砾等相比,只是一名匆匆过客,理应尊重并与它们和谐共处。如若不是对多年旅行生活的深刻体验,是绝然不会这般感悟、这般温情的。悲悯,是人的情感的一脉活水,它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田,也可以净化污浊的世风。
图片来自网络许多人出于好奇问杨柳松:你单车独旅闯荡荒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很少回答。甚至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和出版社签约。也劝诫人们不要刻意模仿他,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生活可以有很多方式,如果仅仅是想追名逐利,游山玩水,大可不必像他那样不顾自家性命。我想,旅行之于他大概是一种修行吧,不然,何以有如此的勇气和胆魄独闯人类生命禁区?无论如何杨柳松都是值得人们钦佩和仰望的,因为,在漫长的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像羌塘一样秘境以及探寻秘境的渴望。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北方的空地》寻找答案吧!
写于2018年1月17日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