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避免不一致倾向“拆为己用

把”避免不一致倾向“拆为己用

作者: 石林萍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22:48 被阅读16次
    取经行动837/1001(18.2.11)

    (在读《穷查理宝典》时,有25个误判心理学的倾向,觉得有些应该好好研读一下。

    今天就解读一个“避免不一致倾向”的误判心理学。)

    为了节省大脑的运算空间,人类大脑是不愿意作出改变的。这是一种避免不一致的形式。在所有人类的习惯中,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情况,没有几个人能够列出自己已经改掉的坏习惯。与此相反,几乎每个人都有大量持续很久的坏习惯,尽管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习惯不好。

    可是人们固守着自己的认知模式,不愿意改变,可能有以下几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1.人类的远祖需要迅速做出决定才能生存下来,抗改变有助于快速决定;

    2.抗改变使得人们的反应可预测,更加有助于人类的祖先通过群体协作获得生存优势;

    就这样,抗拒改变的倾向被保留了下来。

    因而,你会恍然大悟,为什么改变自己那么困难;为什么习惯养成后,持续的时间越久,去除的难度越大;尽管知道哪些习惯不好,却牢固得无法打破。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防止一种习惯的养成要比改变它容易得多。明智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者戒除许多坏习惯。

    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就好比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防止其他精子的进入。

    所以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而且并不经常去检查和复盘,更不会去改变,即便有证据证明他是错的。

    我们都曾遇到过非常固执自信的人,即使你用各种逻辑,各种理论验证了他的决定是不妥的,他仍然一意孤行,坚持自己的做法。很不幸,这样偏执的人,以老年人居多。所以社会上有专门针对老年人行骗的许多团伙,不外乎是保健品功效吹得神乎其神,理财产品收益率高得惊人,骗局很简单,但是老年人就是愿意相信,而且瞒着家里人偷偷买。

    也许你会说,这些老年人是因为文化水平低,才被骗的。可是这些事情仍然可能发生在高级知识分子身上,前些日子某知名大学教授被骗上千万卖房款就是真实案例。还有人说,是由于家人不能陪伴造成老年人孤单容易受骗,但是老伴和子女守在身边,瞒着家里人买买买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根本原因就是心存妄想(想要减缓衰老,占便宜),固执己见,抗拒改变。

    为什么我要把在避免不一致倾向拆为己用,是因为我需要知道通过学习这个倾向,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由于天生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会犯认知错误,就应该训练自己认真考虑任何有可能证伪自己观点的证据,尤其是认为自己的观点特别正确的时候更要如此。

    书中写到:达尔文就是运用此方法成功化解这两个倾向,对自己的假说努力证伪,这才是正确的态度。达尔文采用这种做法,是因为他清楚的认识到人类会由于天生避免不一致倾向而犯认知错误。

    不免不一致倾向如何用于工作?

    那就可以从“仪式感”说起。

    比如公司每个月新员工培训的开班仪式中,大家都要真诚的宣誓,为确保学习的效果而在课堂中如何表现。

    包括很多庄严肃穆的入会仪式,这些仪式都是公开举行的,能够让参与的成员更加忠心,确认自己应该怎么做。

    所以,庄严的仪式可以强化好的关系。可是,仪式感也能强化坏的关系。

    比如某些邪教组织进行誓血为盟,而做出极大的动作,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避免不一致倾向也给文明带来了良好的影响:比如工作中有很多角色像牧师、士兵、教师、医生等,一旦他们身上被赋予了某种公共责任,他们大都会忠于职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一个人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者结论,只要时间够长,他自己通常就会信以为真。TED上曾经提过一个观点,只要你每天用很短的时间对着镜子做出很自信的样子,时间久了,你就会真的越来越自信。许多辩护律师最后会深信他们以前只是假装相信的东西。

    生活中,我们只要一旦自己做了选择买了一辆车,那么自己就会通过各种数据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举一反三,对其他事物也是一样的。

    看看自己身上是否有这种倾向,造成好的和不好的结果都分别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避免不一致倾向“拆为己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wl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