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年的一天,王阳明家里来了一个奇怪的人。只见他戴着纸糊的帽子,穿着奇特,手拿笏板,但王阳明仍旧以平常待客之心招待他。言谈之间,他表现出对阳明心学的思想及其见解非常佩服,想拜王阳明为师。王阳明答应了他的要求。
但是第二天,这个人却穿上他那身奇装异服打算出门,王阳明叫住了他,并且对他直言道:“你来求学是假,想出名是真。”
谎言被戳穿,来人顿时非常尴尬,准备告辞。
王阳明告诉他:“不管你怎么想,你仍然可以做我的学生,留在这里,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这一番话,让来人惭愧不已,原来王阳明的学术和胸怀真的不是常人可以达到的。他郑重地向王阳明跪拜、行礼,从此,认真研习阳明心学,虚心请教,并最终成为王阳明最优秀的学生。
这个人就是泰州王艮,这一年,他38岁了。
明朝历史上一些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们大都自幼天赋异常,很早就启蒙读书,且年少成名,并在文学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但王艮是一个例外,38岁之前他没有拜过任何老师。
王艮出生于泰州盐场一个“灶户”家庭,父亲在当地的盐场出苦力,家里穷困潦倒。 七岁时曾经去过私塾,但因为贫穷,只好辍学回家,帮着父亲在盐场烧盐,补贴家用。
1502年,19岁的王艮随父亲到山东经商,途经孔庙,进去拜谒。就在这里,王艮看到人们对孔子虔诚的跪拜,他突然顿悟:孔夫子也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我不能把学问做到孔夫子那般呢?
回到家乡后,王艮开始奋发苦读。
因为家贫,他几乎没有任何学习的基础,而且他从未拜过师,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要想把学问做出一番成就来,难度可想而知。
但这一切都没有难倒王艮,只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学问做出一番成绩来。
据说,王艮时常将书放在袖中,就是为了方便随时向那些有学问的人请教,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他选定《论语》、《大学》、《孝经》这三部书作为自己主要的攻读书目,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常常边走边读,一次,他看书看得太认真,不知不觉之中走到了河里才发觉,然后自己安慰自己:“就当是洗了个澡吧。”
十多年的自学中,他不仅用功读,而且用心“悟”。也正是如此,他在学问方面的进步非常快,而且王艮始终认为读书应该坚持独立思考,有疑问就问、有疑问就辩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业上的进步。
王艮没有参加过任何的科举考试,但是他却创立并传承了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
史料记载,他的弟子传到第五代共有487人之多,而且弟子中能人辈出,著名的学者王樾、罗汝芳、何心隐等都出自泰州学派。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王艮的弟子身份不拘一格,但大部分都是贫苦的劳动人民,有农夫、渔民、商贩、佣人。
他的思想来之于民,用之于民。
他的“淮南格物论”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他坚持用自己所学到的学问,帮助老百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形成了“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思想。
他还主张统治者要把满足群众吃饭、穿衣作为最重要的事情,要将“百姓”和“圣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他不愧为王阳明最优秀的弟子,因为他真正做到了将阳明心学的思想发扬光大。
一心向学,却布衣终身。
王艮的求学让我们明白了,只要心中有信念,学习这件事,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胸怀仁爱之心,没有功名在身也照样能桃李满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