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故事配合运镜手法、画面调色、灯光场景布置等,将《基督圣体》的视觉艺术推向极致,属实惊艳。
这是部纯粹的波兰宗教电影,全程以波兰语拍摄,足见本片浓郁的地域特色,本片也获得奥斯卡、威尼斯电影节的双料提名。习惯了好莱坞大片的快节奏、低信息,可能,部分观众对本片的节奏、叙事可能非常膈应,因为本片似乎不太考虑观众们(普遍意义上的广大群众)的接受习惯,平缓散乱的叙事排斥着观众,令人很难直接融入这部电影。但是,只要你足够沉得下心,这部电影一定能带给你丰富的人生思考和艺术享受,尤其在道德衰败极为严重的当下。
圣经记载,耶稣基督被钉死前的那一晚,他与12门徒共进晚餐。对于自己的死,耶稣早有预感,晚餐中,他拿起饼,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你们拿去吃了吧。”随后,他又端起杯中的葡萄汁,说:“这是我的血,你们喝了吧,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我。”从此,历代教会和信徒们遵循耶稣的教导,在地上延续这个仪式,纪念耶稣,以期在天国与耶稣重聚。这个仪式就是圣餐礼——饼代表圣体,葡萄汁代表圣血。在天主教中,多与弥撒结合举行。
电影与现实中的圣餐仪式
以上是《基督圣体》这部电影的“眼”,透过它,便能理解电影所表达的理念;而在结构上,这个宗教仪式被拆分成多个片段,分散开来,构成整个故事框架,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电影中的仪式犹如一块面包,被横切成面包片,在面包片之间,填以各类佐料,成了“至尊皇堡”。这个大汉堡就是电影本身;佐料便是圣餐礼(弥散)之外的故事细节——比如主角的过去、现在、将来。
主角丹尼尔是个忧郁少年,因为少不更事,误入歧途,进了少管所,可谓前途幽暗。但是,在劳改的过程里,丹尼尔受牧师感化,得到了救赎,他逐渐成长,对生活燃起了希望,想成为牧师,救赎他人。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丹尼尔身背污点,没有一个教会愿意接受一个劳改犯做牧师,他的人生早已注定,只能在木材厂的咯吱嘈杂声里慢慢耗费。
在劳改牧师的劝说下,丹尼尔上路去了木材厂,路途中顺便嗑药逛夜店,打架斗殴,又美滋滋地搞了一发;不过他还是很忧郁,因为旅途暗淡。他有理想,可去往理想的道路被堵塞了,眼前的道路只能通往木材厂。
不甘心的丹尼尔中途变卦,被木材厂边上的教堂钟声吸引,去了教堂小镇;主教大人正好有事出门,同时不问来人出处,接纳了丹尼尔,于是他顺势代理教堂,成了牧师,主持弥撒,进行圣餐仪式,倾听祷告,并帮助小镇居民们化解了一场矛盾。
这个过程中,丹尼尔以身作责,教导感化了小镇居民,消除彼此的隔阂,协助反思自身的错误,使小镇居民明白,集体一致的高尚情感所带来的正义感,恰恰违背了天父的教导,伤害了彼此,“好人们”以自己的“善”惩罚、排挤“恶”,却恰恰成了恶本身。同时,丹尼尔通过教导解救他人,救赎了自己。
这里,涉及到圣餐的一个宗教意义。圣餐表明了基督徒在同一位主里的生命的交通与分享。基督徒们分享了天父的血肉,这就表明基督徒们彼此血浓如水,体内流淌着一样的血液,他们亲如兄弟姐妹,一起作为圣体的一部分,得到主的救赎。
而在电影中,小镇居民因为一些原因,孤立另一位居民,完全违背了主的意愿,又如何觌着脸,接受天主的恩泽。于是,电影最后有个镜头,老主教夫人终于冰释前嫌,接纳那位被孤立的居民,允许她一起做弥撒祷告。
宗教往往讲究以德报怨、浪子回头。比如佛教有“下下人有上上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其实,基督也是一样的,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举个例子,《教父2》中,帕西诺饰演的柯里昂年轻时,为了帮派秩序和家族权威,杀了哥哥弗雷多,晚年的柯里昂非常后悔,内心极为煎熬;《教父3》中,因为帮派斗争,他来到梵蒂冈,遇到了大主教,两相交谈甚欢,谈着谈着,柯里昂痛哭流涕,诉说、后悔自己犯下的罪孽,这时,主教亲自为他祷告,赦免了他的罪。
可以看到,只要在生命最后一刻前忏悔自己,皈依上帝,人世间所犯的所有罪孽都被赦免,杀人的罪犯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进入天堂。这里就带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往下看。
电影最后,丹尼尔光着膀子,效仿耶稣的模样,在耶稣像前张开双臂,似乎寓意着丹尼尔“献身”,靠自我拯救,成了圣体的一部分。
顺着这样的逻辑,主角丹尼尔的结局必然是被拯救的。可事实上,他因为欺骗主教,擅离职守,劳改的期限尚未结束,最后还是回到少管所,在犯罪青年的集中营里,继续着毫无希望、暗无天日的日子。
事实上,本片的结局是暧昧的,我到最后都没能看透导演的创作倾向,或许,在导演和创作者眼里,所谓善恶,根本无法简单做切割,到最后,只能总结为一套无奈的辩证:空洞的善是恶的温床,极致的恶是善的坟墓。好人与坏人,何去何从?
故事之外,本片的镜头运用和画面表现也极为惊艳,可谓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导演扬·科马萨像极了极简主义者,喜欢用定景镜头,以虚焦、定焦的手法在前、中、后景三个维度切换,没有因为叙事需要,过多地进行剪辑,保持了画面风格的统一性,非常地稳,极富视觉美感,这种富有秩序的美感加上明亮、鲜艳的调色风格——类似阿里·艾斯特的《仲夏夜惊魂》——极富视觉享受。最后,本片的灯光师水平很高,估计也是个偏执的艺术家,几乎每一个室内场景都安排好不同风格色调的灯光,营造出各类不同氛围的场景,时而冷艳、时而温馨,与电影的叙事、调度高度合一,帧帧如画。
综上所述,不错的故事配合运镜手法、画面调色、灯光场景布置等,将《基督圣体》的视觉艺术推向极致,属实惊艳。毫不夸张,这是一部不可多得、非常优秀的艺术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