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26

作者: 龙眼没户口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23:54 被阅读0次

    以体验入,与智慧合

    今天,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叫做《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这份计划书是一种对未来本科教育模式的探索,同时也提出了颠覆性的教育理念。我想与你分享计划的内容和我的思考。

    这份计划书包含了四项核心设计。

    第一是“开环大学”,“开环”指未来大学要在时间上突破入学年龄和就读年限的限制,学生在人生的任意阶段都可进入大学就读,或返回校园“充电”。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对于每个人的人生而言,仅仅只有学和思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更需要需要实践和历练。事实上,许多人在离开校园之后,往往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实践,而忽视了更深一步的学和思,问题随之产生。未来,在校学习与在社会上工作将是可以交替进行的,从而一个开放的环路便被构建了起来,人生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我认为,这样的一种模式才应当是人生正确的发展模式。我们的人生都要突破年龄和年限的限制,人生的任意一个阶段都需要找到一个“大学”学习,时时充电。

    第二是“自定节奏的教育”,未来大学将突破原先按照入学年级、整齐划一地设置课程的限制,落实因人而异的培养方案;学生可以根据知识实际掌握情况,灵活调整课程的长度。两千多年前,“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就被提出,但是如今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同一专业地学生整齐划一地采取同一套培养方案被培养,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小,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创建自我”的。

    第三,“轴翻转”。面对如今的大学教育,一个难以回避而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就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或创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低甚至毫无关系。未来,大学中学院和学科的主导地位将被颠覆,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学生的能力和专长为中心,重构校园的组织结构、教学单位,以适应个性化的培养。如今的大学教育,所缺乏的就是对于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很重要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如:科学分析、逻辑思辨、社会调查、审美解读、有效沟通。针对这样的现象,清华大学率先开出了《写作》课程,开创了中国大学教育通识能力培养的先河。在未来,以知识为核心的模式将被以能力为核心的模式所取代。对于每一份工作而言,单一学科、单一模块的知识将不足以赋予一个人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各个模块的能力和技能来综合处理问题。

    第四,“有使命的学习”。目前,许多人在大学的目标仅仅是为了某一专业取得学位。而未来,进入大学的每个人都要以成功地胜任某份职业为目标,培养出自己独有的核心才能。取代一个人在大学中所要获得的学历和文凭的将会是:全球化的视野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崇高使命。我的老师常说:没有大情怀,哪有大才情。唯有创世之心,方有惊世之才。心中有春秋,方能有千载。凡是成大事者,必先发大愿,心中源源不断生发出能量。正所谓:为己学,何以承载?根据斯坦福历年校友的反馈,使命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使命感本身不是对职业的描绘,但它是驱动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追求卓越的“秘密武器”。

    如果你也想拥有这样的“秘密武器”,那就从“发大愿”开始吧。

    金天顺2018.9.2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9-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nr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