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773天#
万事万物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因素。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制度是由人制定的,流程是由人执行的,事情是由人做的……一切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结果,归根结底都是人为因素。
要改变一个人很难,如果这个念头兴起的时候,首先想想改变能不能从自己开始。有句话叫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之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巨大变化的描述:五年前的花白的头 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眨,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是一个乞丐了。
祥林嫂之所以能变成一个乞丐,和之前“实在比勤快男人还勤快“形成鲜明对比。她的特点是爱唠叨,总是反反复复说同样的事情和话。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乡亲们起初特意过来听听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后来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大家都喜欢听点儿新鲜事儿,对于吃芝麻烂谷子的东西,没有兴趣。
祥林嫂的思维模式大概就是通过叙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来博得大家的同情和好感,最后却落得人人厌恶。其实这和现在很多娱乐节目的卖惨是一个模式。归根结底是为了博取大众的同情,制造话题,产生流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当所有人都开始卖惨的时候,就会被大众所厌恶。
改变的进程发展到了自己最不希望的程度,就是最大的失败。
所有的改变,都应该设定目标,分析当前现状,然后采取行动实现目标。大部分都是习惯于在自己的舒适圈内生活的,一旦离开舒适圈,会遭遇到各种力量的排斥。而每一次行动,都是在和这种力量进行抗拒。改变之所以难,主要难在能够长期坚持不懈的行动。80%的人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都能至少执行一次自己的计划。就像很多人面对自己变形的身材,发誓一定要健身一样。办个健身卡这种事不难,然后去一次健身房也不难,他们的改变大多到次为止。因此,能够改变自己的人很少,而想要改变自己的人却很多。
改变,除了目标和行动之外,还需要不断的反思。每天通过反思来提醒自己,今天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