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的26种方法》读书笔记
《学习的26种方法》之生成效应

《学习的26种方法》之生成效应

作者: 瑶瑶401 | 来源:发表于2022-05-24 10:59 被阅读0次

    学习好的人,一般记忆都很好。不过我们对记忆有一个误区,以为记忆是天生的。记忆差只能自认倒霉。其实不然,记忆好比肌肉,记忆力也像肌肉力量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的。

    生成效应就是一种记忆策略,它指的是练习在提示下提取记忆,使记忆更容易提取。这句话有点绕口。

    生成效应这个名词来自于一个记忆实验。科学家请测试者参与一个记忆单词的活动。在实验中,科学家会给测试者一张常用单词对照表。左边的单词是完整显示的,而右边的单词一部分完整显示,一部分隐去个别单词。

    生成效应实验单词表

    看完单词表后,请测试者回忆单词。结果人们记得缺了字母的单词数量比完整的单词更多。也就是测试者对rapid和clever的记忆要比ache和leap更深刻。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和记忆系统的运作过程有关。记忆系统包括储存过程和提取过过程。我们说回忆出一个内容,其实包含了把内容储存进去和把内容提取出来。提取是与储存相关的。这种相关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储存过程越复杂,提取越容易,反之亦然。

    第二、借有提示可以使提取更顺利。

    先讲讲第一点。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阅读单词表时,看到Fast,只要直接看就可以,而看到 r__p__d,却要思考一下才行。后者的记忆储存难度要比前者更大,记忆更深刻,因此提取也更容易。

    很多人都知道,学习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学习金字塔。就是研究发现,人们选择何种学习方法学习跟学习效率是直接相关的。其中单纯地听讲,学习效果最差,其次是只通过阅读,再次是边听边看,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教会别人,应用和小组讨论。

    学习金字塔

    其实用生成效应就能发现学习金字塔的奥秘。在这些学习方法中,对学习目标的记忆,其储存过程难易程度有很大区别——仅看或读比讨论或应用容易得多。也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时越轻松,学习后,对学习目标的记忆越不深刻,提取也越困难。

    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后,学生经常用课堂拍照来替代做课堂笔记。但拍回去的课件照片却鲜有整理的时候,拍照固然很方便,但并没有加强记忆,效果也不如做课堂笔记。

    看来,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前面偷过的懒,后面都会还回去;前面流过汗,后面也是有回报的。

    再来说下第二点:借助提示可以使提取更顺利。

    提示就好比记忆的钩子,在储存时,留下钩子,提取时,就可以借力。

    这一点对教学设计很有意义。比如我们在讲解某个复杂的理论时,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记忆,会配上一个故事。故事就成为理论知识的提示或者钩子,再讲这个故事时,学习者很容易回忆起相关理论。

    但选择与理论强相关的故事是这个策略的关键。否则学生只记得故事,理论知识却抛到九霄云外,那就是本末倒置,浪费教学时间了。

    很多教学者并没有很了解这个记忆策略。这一点可以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

    比如有些老师制作教学课件时,会任凭自己的喜好,在课件上随意插入可爱的图片,有趣的音效。看起来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因为图片、音效跟学习目标相关性差,就就难以成为学习目标的提示。对学习是无所助益的,甚至成为干扰。不如删掉更好。若真要找图片,那就要慎重考虑图片与学习目标的关系。

    前几日,有家长问我,到底要不要让孩子阅读后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我当时直觉不是很赞成单纯摘抄,但无法自圆其说。

    今天学习了生成效应,我有了支持少一些摘抄的证据——摘抄只是简单的储存,当然也可以,但远不如阅读后与人分享好词好句。因为生成效应强调,想让学习者记牢的内容,不要让他们直接看到,最好让他们自己想起来。

    老师也不要布置那么多抄抄弄弄的作业,直接布置明日测查所学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的26种方法》之生成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kj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