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的巨婴
我们,非常渺小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都是一个操作复杂,需要积累的过程。
我总觉得大家认识世界的方式统共不过那几样。就像有的人通过网络认识世界,有的人则通过旅行认识世界,或者是通过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又或者一直恋爱,一直不恋爱......而我对世界的认知,则大都来自书籍和电影。
尤其是电影,每当我感到孤独,我就看电影。起初我是坚定的认为那些各式各样的电影可以带走我不是迸发的“孤独”。
并且电影对认识世界来说,还有一个非常有趣和关键的功能——猎奇。
说到猎奇,《色戒》《霜花店》只能是开胃小菜,那些cult电影才是真正的“三星米其林”。一旦你打开cult电影新世界的大门,保证你根本停不下来。相信我,你之前略有耳闻的《发条橙》《天生杀人狂》都实属小清新,只要你继续在cult的世界里遨游,你才会感叹什么叫做“不可不看,不可再看”。
可即便是笼统的称为cult电影,在这一类型电影中,我又可以为你细细的分文别类。在豆瓣亦或是其他主流电影网站上面,大部分对于cult电影的分类都是根据其国家地区或者发行时间。而我的分类方式比较特别,电影所自带的“颜色”属性,是我分类的关键。
它们包括红色的cult电影,以《恐怖星球》《杀死比尔》《杀出个黎明》《落水狗》为代表。这个颜色的cult电影主基调血腥,暴力,在拍摄期间会使用大量的番茄汁和豆腐脑。
嗯,这听起来就非常有昆汀塔伦蒂诺的调调。
再者就是灰色的cult电影,这里登场的佳丽有《梦之安魂曲》《圣山》《穆赫兰道》《妖夜慌踪》。之所以称为灰色是因为这些电影的底色都是雾霾一般的颜色,或者说整部电影的风格都是阴云弥漫,疑点重重,云里雾里。
大卫林奇,是这个类型cult的超级发烧友。
但比灰色更令人透不过气的就是黑色的cult电影。其实黑色这个颜色也可以适用于大部分cult电影,在这个门类里我所挑选的电影都是那些整体基调令人窒息,绝望致死,毫无一丝光明可以渗透的不可说角落。像是《索多玛的120天》《黑太阳731》(这是我们中国大陆拍的…)以及中国香港代表队选送的《地狱无门》。
可见,在“突破人类底线”这一竞技场中,不分地区,不分国界。
当然还有一种,它们要么是条纹要么是波点,总之,很难用一种颜色来界定。甚至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它们本不该被划入cult电影,但它们因为过于前卫,绝对混搭,又实在很难与其它的类型电影和平相处,归到cult电影里反倒适得其所。所以我要说的这些色彩尤为丰富的cult电影包括《大话西游》《回魂夜》,甚至《东成西就》。
这么说来,周星驰很有可能要在“喜剧之王”的头衔后面再加一个“cult之王”。
但今天我要说的是一抹别样的色彩——铅黄。
上个世纪的意大利,但凡那些永远不会成为床头故事的侦探,惊悚,悬疑类小说都会被装帧成浅黄色的封面。因此那些根据这些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或者是与这些小说同类型的电影都会被称为“铅黄电影”。说白了,铅黄电影就是来自意大利的一种cult电影。
而在诸多的铅黄电影里,有一部电影虽然依旧讲着变态杀人狂的故事,但却还是使我从女主角的尖叫和悲惨遭遇里找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点。虽然这里用“有趣”作为修辞,对女主来说实属不礼貌,因为这个点,来自于女主角非常罕见的疾病——司汤达综合症。
电影《司汤达综合症》司汤达综合症(Stendhal syndrome), 是指在艺术品密集的空间里,观赏者受强烈美感刺激,引发的心身疾病,导致心跳加快,头昏眼花,混乱 ,甚至产生幻觉时的症状。
而司汤达综合症,又名佛罗伦萨综合症。
佛洛伦萨佛罗伦萨是哪里?它是意大利托斯卡纳的首府,但丁,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那非常有品味的妈妈把他们生在了这里,徐志摩给他起了外号“翡冷翠”,于是它有了令世人称羡的盛名。它有着40多所博物馆和艺术管,有着60处大大小小的教堂等历史遗迹,它保存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这是它成为世界文艺青年朝圣之地的实锤。
所以,当司汤达来到佛罗伦萨,那浑身的艺术小细菌就控制不住,逼的他头脑纷乱,心脏颤动,快要迷醉,或是已经迷醉在这艺术和美的天堂。
这无疑是我所知道的最浪漫的病痛了,但这浪漫至极的病痛怕是今生今世与毫无艺术胞的我无缘无份了。
我可能就是“肤浅”本浅了。虽然我极其不想承认,但即使我聚精会神的盯着任何一副世界名画,在我知道它在拍卖行的价格之前,真的什么都体会不到。
我想不用去佛罗伦萨了,那些传世的画作于我,与宜家的家居装饰画别无二致。
可事实上,心跳加快,头昏眼花,混乱,甚至产生幻觉的症状对我来说却并不陌生,只是这种强烈的美感刺激并不是来自艺术品密集的空间,而是来自衣饰云集的品牌专柜。
我的意思是,在我留学于英国期间,每当我走进牛津街的那些精品店,我要做新时代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坚强意志就被琳琅满目的衣服,配饰,鞋靴还有家居所俘获,要我一日千里的奔向那万恶资本主义。这些名牌衣饰从某种意义上对我来说就是艺术的宝藏,大师的杰作,它们完全可以撩拨我身体里的每一条神经去弹奏一曲它们品牌诞生地的歌谣。
直到我刷卡的时候,《梦之浮桥》《我的太阳》《樱花赞》依旧回荡在我的脑海。
我真的有种错觉,那些天才设计师的气息就弥漫在店里的每个角落,他们用设计与我产生共鸣,当我感受它的配色,剪裁和布料就仿佛是跟设计师本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那些sale,就是他们派来方便我们更好沟通的使者,他们满脸堆砌的和蔼笑容和一尘不染的工作制服,与拉斐尔笔下永久镌刻在教堂岩壁上的圣母图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的,我并没有疯,这只是我的“牛津街走综合症”。
并且,我要非常认真的谴责你对我“购物狂”的不实指控。因为事实上,我对购物——没有任何兴趣。
就像我对数码设备没有任何兴趣,对我来说手机就是打电话,电脑就是上网或者看剧的工具。我对香烟,美酒也是避而不谈,香烟的浓厚和美酒的甘醇对我来说都过于苦闷。
对不起,纠正我刚刚的措辞,是相比于美酒和香烟的深沉,年少的我就显得过于稚嫩了,实在无福消受。所以说,真正能使我迷醉的就只有那些出自天才设计师之手的精美服饰,真正使我流连的也只有那些装潢入时,设计精美的斑斓橱窗。
记得小时候看过张柏芝在玉女时期主演的电影《天生购物狂》,电影里的几个著名桥段,给予我的震撼完全不亚于张柏芝本人后来给予广大影迷的震撼。
当年龄愈长,再重温时,就发现电影里把“购物狂”定义为一种心理疾病,患有此疾病的患者会不假思索的购买大量生活所需用品。可当我看过铅黄电影,我意识到女主角可能只是跟我一样,患上了“牛津街综合征”。
可只要是疾病,它一定会带来病痛吗?“病”于“病”有的时候有着极大的差别,生理上的疾病带给我们现实的病痛,而如“司汤达综合症”或者我的“牛津街综合征”却可以要我把这些病痛抛之脑后。
所以,如果真有这般美妙的“疾病“,那么基于这个原因,我收回我对你们的谴责,可以勇敢的承认我是一名“购物狂”患者了。
当年龄再长,我迎来了2009年的美国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就跟它的名字一样,它为购物狂做了更为详细的自白。但电影没有告诉我们购物的美好与充实,它残忍的给了我这个“购物狂”当头一棒——当一个人疯狂购物,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内心空虚。
你一定会说我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大约经过一炷香时间的考虑,我不再承认我是购物狂了,因为没有人会承认自己空虚。
可不管我如何美化,给我在购买名牌衣物时丧失理智的种种行为安类似于司汤达综合症的各种猎奇名号,我都是空虚的。
我欣赏最为艺术的电影,我阅读绝对深刻的书籍,我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红黑灰黄彩的世界,通过别人的故事体会人世的生死离别。这影像和文字的世界光怪陆离,奇妙不已,我慢慢沉醉,迷失在本不属于自己的次元。
他们共同把我原有的世界拓宽,却又把我从现实世界拉远。
我半梦半醒一点一滴成长,这过程中我迷迷糊糊做了许多愚蠢的事情,就像我伤害了许多我最亲爱的人,我伤害了许多想要用他们现实世界经验来帮助我的人,但我却从不承认。
我甚至从那丰富如海的影像和文字里找到辩白,赤子英雄状的来对抗全世界。最过分的,我连自己都骗,我把头破血流,连滚带爬的历程都强行归类成“浴火”,我把一个又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破碎都统统总结为“重生”。
直到现实生活中的病痛把我痛醒,我才意识到我不能再惶惶终日,戏梦人生。我开始逼迫自己睁大双眼,挺直脊梁面对现实,但这现实的一切于我都比影像和文字的世界陌生。我用了我所理解的拼尽全力,却只能一天又一天单调重复的活着,我终于意识到现实世界没有奇迹和巧合。
就好像我为什么特别喜欢cult电影一样,我只能在异类丛生之中寻找自我平衡。那波澜不惊,前路未明的生活要我麻木,只有极度刺激的影像才可以再次挑拨我的喜怒。
另外,我开始变得不自信。即使我读过那么多美妙的书籍,智趣的电影,都无法弥补我的不自信。在这青天白日下,我许许多多不那么美好的病痛只能曝光于世,为了慰藉,为了逃离不自信,我选择了最为肤浅的物质。
我莫名笃定,我有着些许的时尚天赋。所以选择把握我以为我最能把握的领域,我给自己粘贴我以为最为值得粘贴的标签。
慢慢地,我发现昂贵的衣物确实会带来别人的艳羡,从此我拥有了病态的满足感,这满足感要我对这些浮华表象更加欲罢不能。不曾流连香烟美酒的我,开始流连于价格高昂的精品店。讽刺的是,沉迷前者你就可以恍恍惚惚继续做梦,而沉迷后者的我,却只能清醒着通。
本着自病自医的原则,我为自己的“牛津街综合症”找到了病理和成因。
可我想,我是改不掉我的“牛津街综合征”了。因为,它相比于司汤达综合症,有一个绝妙的优点。那些盛开在佛罗伦萨的艺术品啊,怕是永远不能被移栽在自己的后花园,这大致是个绝症,何来良药方。
但那些美丽的衣饰和物件,得到它们,只需要解开sale们一个并不复杂的小谜语——“So,pay by cash or card?”。
我庆幸学会了自我反省,却又终究冥顽不灵。都说自省是人类一种高阶的自我情感,可到了自己身上,自我麻痹明显被提到了更高阶的位置,这正是那句话了——“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
我便开始在矛盾中挣扎,这矛盾像是绕不开解不掉的丝线。我苦苦挣脱,却越挣脱越作茧自缚。这茧看似密不透风,却又敏感纤细的过分,我怕它被触碰,被捅破。所以我求你千万不要试图理解我,就让我躲得远远的,就让我一个人待着,直到孤独把我吞噬了!
为了摆脱这孤独,我尝试去认识更“外面”的世界,期待那里会有更好的答案。于是我又开始看书,看电影......天啊,如此循环往复!
我们,非常渺小的人类,当有一天,用现有的方式完成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无论真假对错,便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世界进行反馈,
那就是孤独的。
巨婴综合征:我像是刚学会识字,就来这里跟你讲人生的道理;我像是刚学会长大,就来这里跟你展示生活的艰辛。哦,不不不!他们不是电影,我才不是什么伟大的电影导演,它们是我更多的原创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