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竞争与合作

竞争与合作

作者: 读书的老王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21:27 被阅读0次

    第三章 沟通竞争与合作----追求卓越带来的问题

    哈佛大学校长A.劳伦斯.洛厄尔曾说,本科分系的目的不是要培养隐士,不是将学生紧锁在各自知识探索的监牢里,而是要培养学生在大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学会与同学沟通。哈瑞.刘易斯教授在工作30年以后,突然悟道: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得共享答案,使得学生之间只有竞争,缺乏合作,于是,他改变作业方式,给学生安排一个搭档,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份作业,两名学生获得相同的成绩。他认为,生活有时是不公平的,一个工程队只有创造出令客户满意的绩效,才能获得收入。要么整个团队共同品尝胜利的喜悦,要么每个人都承担失败的苦果,客户并不关心谁完成的任务,谁没有完成,而只关心整个团队的绩效如何。

    大多数学生缺乏这种“个人服务集体利益”的经历,合作完成作业,就教会了学生要改变不能让他人分享自己卓越的习惯,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教授相比,学生是社会性动物,教授是因为个人的成就而赢得学术地位的,他们的论文和学术发现都是独立完成的。但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注定投入投身学术以外的行业,都需要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就需要沟通与合作。所以在追求卓越的同时,怎么样把竞争与合作不矛盾对立起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竞争与合作

    哈佛大学在1909年A.劳伦斯.洛厄尔当校长的时候,为了改变学生之间相互疏远、互不相识、出现分裂现象,提出了一种住宿的方式,那就是“学生宿舍”制度:无论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无论来自普通高中还是私立高中,无论是银行家的儿子或是农民的儿子,都被安排在一起住宿。这样不同中学不同地区的孩子有机会与新群体接触,打破了学生间的社会差异,并建立起民主的班级精神。应该说这种方式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学生进入社会的需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哈佛创建的宿舍制度的目的与学术教育无关,但也具有教育目的,因为学生个体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住读迫使学生学会自立,学生自学的时间增加了,同时教师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学生宿舍计划是实施道德教育的社会工具,正是因为学生宿舍制度,使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哈佛大学的和睦程度远比其他大学更突出。

    大学里边,讲座制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讲座制使师生之间有了很明显的无法交流的困难。科比院长就曾把讲座比作“远程教育”,敦促应“极力限制这种情况出现,否则师生就没有深入接触的机会”。我们不否定讲座的意义,好的讲座课程更像是一本书的章节,每一个章节都从新的维度探讨之前的内容。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该课的内容,在课程结束时对课程的总体学习感到满意。好的讲座课程不仅意味着流利的语言,内容清晰,结构合理,还应该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具。而且从经济角度,讲座也是必须。有的时候一门课程规模超过了100人,讲座课程就更必要了。

    讲座固然需要加强课后的师生交流来弥补其缺陷,每所大学的都私下承认,学生对师生交流匮乏的抱怨从未间断过。虽然偶有课下的个别辅导,但是这种机会还是微乎其微的。

    让学生更多的进行交流的,更好的方式是课余生活。哈佛的课余生活有时候胜过正规的学习。在埃里奥特当校长的时候,学生间不可能相互熟识的事实,使得学校无法通过“班级凝聚力”而整合一起。与之相反的是,课余生活却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并能改变学术竞争导致的只追求“个人卓越”的倾向,还能克服大量选修课程之间缺乏整体连贯性的弊端。

    竞争与合作

    已有数据表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并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却会提高其满意度。学生之所以喜欢课外活动,是因为课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集体努力,以实现他们的共同目标,而学术生活则很少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以体验这种人类特有的冲动。课外活动不但没有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支持着教育使命。前哈佛校长德里克.博克就曾指出:课外活动所起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如何扮演好领导下属与服从领导的角色”。

    几乎在所有的课外活动中,学生都能体验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过程,而这种体验恰恰是学术生活难以提供的。因为学术生活要忍受孤独、寂寞,恰恰是缺乏与人合作的。

    大多的顶级教授在学术过程中,独立性、原创性、创造性都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他们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与自力更生相比,参与团队合作能使个人取得更多的收获。这种观点是典型的“象牙塔”里的错误观点,缺乏非学术性的“社会性”思维。

    2019.09.0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竞争与合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rn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