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我们到底在追求快乐,还是安乐?近来,颇有感受。
从佛学的角度,苦分为三种:行苦,苦苦,坏苦。人们追求“坏苦”,寻求一种喜悦和快乐的感受。殊不知,快乐总是短暂的,只是苦的一种暂时缓解。快乐过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苦依然存在,很难从苦中出离出来。
所谓安乐,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平安喜乐”,这份喜乐和快乐,细细品味是很有意思的。唯有安乐,才能让我们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而安乐和快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追求快乐,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能另他快乐的因素各不相同。有些人喜欢清修,有些人喜欢热闹。瘾君子们,做上瘾的事快乐。有些人好名利,有些人好钱财,还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等等。各种喜好不同,当喜好被满足的那一刻,内心就会觉得因为满足而升起一种喜悦感。
但这种感受是不会持续太久的。就像刚毕业那会,因为租房,搬房让人心生烦恼,就想要有自己的房子。当真的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时候,我以为会很开心,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悦。相反,因为加入房奴一族,内心多了许多不踏实,和没有安全感。
我们追求快乐,往往为了满足当下的快乐去付出更多,失去更多,也伴随着更多的业随身。就好像为了有一个家的安定感,内心多出的不安全感。贪求一时欢愉,随意堕胎,等等,这样的行为,也往往因为不注重因果。
说到名望,在中国历代帝王的名望在他们所处的年代一定都是无人能及的。可是,在尭舜禹之后的滚滚历史洪流中,我们听过有几位帝王是善终的?更多的可能是父子不和,手足相残。如是因如是果,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有多少因果轮回摆在我们面前,却没能使我们警醒,没能看透这世间种种虚幻,即使短暂拥有,也有如昙花一现,会凋谢,会幻灭。
而追求安乐之人,有如“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的一种大自在。又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如曾子临终前告诉他的学生们,他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最近在看《百年虚云》,虚云法师也是出身宦官家庭,却早早看破,不想争名夺利,不顾家人反对,走上苦修的道路。开始可能会不明白,在常人看来近乎在折磨自己,背负着抛妻弃家的骂名,为了什么。但看到后面,因为他的修行,他的发心,更有慈悲有智慧的利益到更多的人,也感受到了他的伟大。
而佛陀,当时不也是放弃了一国之君的权威,修行证道。到今天,我们也都在依止着他的教诲。
当我想到安心的时候,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圣人或大师呢?二祖慧可当年在求见达摩祖师的时候,说他心不安,想要求教如何可以把心安住?达摩祖师反问他,心在哪里?哪来吾与汝安!一番对白顿悟。
要安心,那么心在哪里?我们一点点安心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向先贤圣人更靠近的过程。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本身也需要有极大的修为。
而当我们一点点去修,一点点去看清自己,放下自己的过程,我们的内心也在经历一点点改变和雕琢。
说了这么多,回过头再来看“快乐”和“安乐”,追求快乐,凭自己的喜好,不会去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而追求安乐,往往是在给自己做减法,有德有修为,让心一点点沉下来的过程,减少对外在的探求,专注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