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课堂文化:三声、三话、三交。‘三声’指掌声、笑声、辩论声,‘三话’指自己的话、真实的话、有创建的话,‘三交’指交流、交锋、交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学会荣誉会长陶西平
当今时代充满挑战和机遇,传统教育必须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反思教育》研究报告提出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中指出:应当将教育与人类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其核心是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培养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发展需求,国际教育的演变趋势,从而成为教育改革的新的动力。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实现的。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必然会体现在课程的变革上。课程改革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进行。我国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基础教育课程的价值变迁史。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指出:“课程修订是龙头,龙头舞起来,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组成的龙身、龙尾才能摆起来。龙头舞起来,龙身动起来,龙尾摆起来,才能充分发挥综合育人的作用。”
课堂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是规范性与随意性的结合。 其中规范性包括相对稳定的空间、相对稳定的人群、相对固定的时间 、相对明确的任务; 随意性包括教学对象的不同个性、教学设计无严格的规定性、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用的主导性、教学效果的难预期性。
课堂教学水平是学校教育水平的集中体现,而课堂文化又是课堂教学水平的集中反映。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更要重视学生每天在学校度过主要时光的课堂文化。
经过了多年持续性的教学改革,特别是经过第八次课改的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整体面貌已有了大的改观,课堂文化发生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在示范学校、课题研究与研究课上取得的成果更为明显。
然而,当前课堂文化建设存在新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四点:一、课堂文化建设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重概念忽视内涵;重硬件忽视软件;重课外忽视课内。 二、学校领导难以用主要精力研究教学,更难以坚持走进课堂,关注课堂文化建设。会议文件多,任务头绪多,检查评比多。 三、传统的质量观和由此形成的教学模式仍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研究课与常态课存在较大反差。新的课堂文化在多数学校还未真正形成。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针对性、实效性差。
建设新的课堂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赋予课堂以生命价值。 要从“接受型教学”向“质疑型教学”转变,构建课堂的“审辨文化”。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在课堂中倡导以问题为纽带,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改变被动的盲目的接受型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
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强,渴望知道更多的东西,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种精神正是潜力开发的体现。老师应该时刻注意保护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不能采取讽刺的态度,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要改变教师享有话语霸权,学生在课堂上失语的现象。引导学生静心地听,认真地想,放声地讲 。 教师要善于挖掘对话过程中出现的新意,从而创造生成性的教学 。
正确处理好课堂上学生的各种生成性问题,教师要从非预期事件中挖掘出其积极因素用作课堂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中的非预期事件生成出来课程资源,教师的处理是一种艺术。
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文化,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
孩子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常常异想天开,这是孩子特殊思维的直接体现。老师应当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环境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去想,大胆地问。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质疑,尊重他们的发现。
应当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这种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加教学内容的意外性,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出乎他们的意料的教学内容极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叔本华在《论教育》中指出:“教育的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一端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对每样事物的直观感受走在这些事物的概念之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原动力。
富有好奇心的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索未知领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使其他们保持觉醒的状态,教师应时时关注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关注令他们吃惊的事,关注他们的新想法和新发现。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才能长久,才会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起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师一方面要善于设问置疑,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寻找促人深思的发问;另一方面要热情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质疑,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和谐的课堂文化:三声、三话、三交。“三声”指掌声、笑声、辩论声,“三话”指自己的话、真实的话、有创建的话,“三交”指交流、交锋、交融。
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这和阳光与空气对于万物生长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样,是学生人格、智慧、能力生长必要的环境与氛围。
改革最终必须发生在课堂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