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句名言:唯才是举。
意思就是,但凡你是个人才,只要能治国平天下,哪怕不仁不孝,我都用。
曾国藩虽然也认同唯才是举,但不同的是,他的独到之处是: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
虽然同样重视用人,可他有自己的体系。也就是用人四部曲。可以说,曾国藩将唯才是举这四个字,运用的淋漓尽致。
1.广收
发现人才。每个人都有特长。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不被利用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庸才,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才。
有一天,曾国藩迎面走过来一位很彪悍的将官,奇怪的是他身上穿着官服,脚上却穿着一双草鞋。
这让曾国藩顿时眼前一亮。于是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塔齐布。
塔齐布,文理不通,口才不行。可他穿了一双草鞋。曾国藩认为,这人脚下有功夫。于是邀请塔齐布到自己的衙门里彻夜长谈。
结果,果真没错。塔齐布之所以穿草鞋,是因为他看不起那些军营里的花拳绣腿,手无缚鸡之力的武将。既然是武将,穿的却是绫罗绸缎,那还怎么练功呢?
曾国藩认为,塔齐布是一个吃苦耐劳的武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来,塔齐布成为了曾国藩的左膀右臂,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遗憾的是,塔齐布虽然英勇善战,却如昙花一现。1855年,塔齐布在率部攻打九江时,连遭挫败,急火攻心之下,竟然暴死于军中,时年39岁。
塔齐布死后,曾国藩大哭,他不眠不食几天几夜,并为他写了一幅挽联:
“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至诚相煦妪,有章曾荐郭汾阳。”
曾国藩火眼识人才,一双草鞋,见微知著,这样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就是人才。只要是人才,我就要。
可同样还有一个人才,曾国藩却选择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2.慎用
曾国藩曾经说过:“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之处。”
意思就是,我平生智慧,都在怎么用人上。除此之外,都不算什么。
王錱,是罗泽南门生。咸丰二年,与县令朱孙诒、刘蓉开办湘勇。
他性格张扬,很会说话,只要他一开口,就没有别人说话的份儿。
曾国藩很喜欢他,甚至把自己最喜欢的《二十三史》都送给了他。同时,王錱也很尊重曾国藩。
有一次,曾国藩让王錱去征3000人的兵,可他一下子征了1万多的兵。心里还很高兴。可是曾老师生气了。
王錱很不理解,我这是超额完成任务,你怎么还不领情呢?于是带着怒气,上书给湖南巡抚骆秉章。
可是管事的人是左宗棠,左宗棠就喜欢给曾国藩挑刺,这次可逮住机会了。
他立刻写封信,挖苦曾国藩,嘲讽他表里如一,不是说唯才是举吗?那王錱可是个人才,可你是怎么对待的?
曾国藩回信说:要让王錱在我的队伍里,就必须听我的将令。他再怎么是个人才,不听我的命令,那就不能要。
于是两人后来就闹掰了。
曾国藩说有两种人我不用:1.表现欲极强的人,我不用。2.虽然有大才,但性格极其激烈的人。而王錱就属于第二种人。
3.勤教
培训人才。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需要培养,成长需要修炼。曾国藩堪称人才培养好导师。
咸丰八年,李鸿章进入曾国藩的幕府,相当于助手,秘书。李鸿章发现这里很像一个学校,而学校的校长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在给朋友的信中描述幕府中长官与下属关系说:“此间尚无军中积习,略似塾师约束,期共纳于轨范耳。”
也就是说曾国藩对待下属,像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即便是军务繁忙,曾国藩也按期在幕府中组织考试。
一般是每个月两次,方式是曾国藩出题,让幕僚们作文,然后他像老教师一样,在深夜批卷。
曾国藩一直认为找到了人才,用对了人才还不算完,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还必须善于引导人才,使人才不断提升,不断发展。所以, 曾国藩算是最早提出了人才培训的概念。
4.严绝
所谓严绝,就是人才管理。
曾国藩说:作为领导者,主要应该抓两件事。
一是树人、二是立法。
所谓树人,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任务就是自我管理,而曾国藩是自我管理的典范。他教大家如何脱胎换骨,自我完善。
而立法,则是通过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督促部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