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路遥的时候(三)

作者: 阳光明媚的午后在桌子上放本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23:17 被阅读10次
    文 | 触角

    道德,又回到了这个词。

    路遥的书以及他的现实主义,做些简短的评价就是:谴责法律约束下无规则的道德沦丧。

    《人生》中的高家林、《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中的卢若华、《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的薛峰,道德在他们眼中一开始是有的而且标准是极其崇高的。然而,就怕诱惑与标准并列的时候,你是否能真的做出道德底线以上的选择……可怕的是他们降低了道德的标准甚至丧失了道德心。

    相对比的是没有他们有抱负甚至没有他们有能力的女性角色刘巧珍、卢若琴、郑小芳,她们的感情一直是饱满的、立体的、富有深切热烈的爱的。

    人,不能磨灭了道德去追寻看似繁华却不值得拥有的东西、而应该去珍惜那些所拥有的最普通最平常且蕴含着最丰满感情的生活细节和日常。

    任何层次的人各有各的幸运也各有各的不幸,有自己的无所不能也有自己的无能为力。

    踏踏实实的过自己的生活,在道德范围内学会珍惜,并且用力的去爱你所爱的,在爱你所爱的前提上加上一条:首要学会爱你值得爱的。

    永远珍惜,勿忘道德,学会去爱,也是很美好的。

    如果这样,生活多么美好。

    生活,永远都需要爱。

    《人生》于我的意义,就像是无数美丽的泡沫被一个一个逐渐戳破,让人去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再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幼稚的思想破碎,然后拼凑完整。

    翻出很多年前拍的电影版的《人生》,一帧帧画面浮过眼前,高加林的人生何尝不是路遥自身的映射呢?

    一个迫切要出人头地的年轻人,游走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他的血脉和亲人在乡村的那头拉扯着他,城市的魅力又不可阻挡;家乡在呼唤,车水马龙在招手,扯不断理还乱的线将其困顿在城市和乡村,那个夹在其中渴望繁华又无法割断乡愁的青年,是在此间踌躇的高加林、是选择了乡村的孙少安、也是选择了城市的孙少平。

    Bandari 的《Walking in the green field》、《I swear》和《Your smile》是在读书时陪伴我最久的三首曲子,每每读书的时候我喜欢听纯音乐,没有歌词没有情绪,只是简简单单的音符所表达的大自然的流水、鸟叫、花语此类最纯粹的自然声音。

    一本书、一首曲子、一个午后、一个人,是我所能感受到的最幸福的事情。

    希望有更多的时刻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放本书在身边,让生活在旋律里变得安静而富有色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读路遥的时候(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ve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