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闲着没事,在翻手机朋友圈,偶尔看到贞元学校的一篇橄榄树教室:我们为什么每周都有一个升旗仪式——从升旗仪式谈儒家礼乐的本质。贞元的学生真是不得了,硬是把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跟儒家文化联系起来。文中开篇就是一个强烈的反问句:“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升旗呢?为什么在升旗之后还要有一个国旗下演讲和唱校歌的环节呢?”橄榄树教室的孩子们学了《论语》大课程之后,理解了礼乐的本质,所以,现在,对升旗仪式这样的“礼“,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夫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也就是说,真正的礼乐,不能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必须是由仁心而发。如果没有了那一颗心,所有的仪式就都成了一个空洞的外在形式。那么,升国旗仪式要表达的是怎样的心呢?是唤醒我们对国家的情感以及我们自己的公民意识,从而有能力成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你看,这样的思考就有了深度,升国旗就有了别校的意义。说实话,我们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好多年了。我们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既定的环节,每周一的惯例,至于为什么要举行升旗仪式,几乎没有人去思考过,更没有人从儒家文化中去理解。所以周周升旗,就成了走形式,完成程序化动作,这其中缺乏了意义和内涵。
国歌开头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就是要我们记得我们的历史——如果没有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就没有现在主权独立的国家。当然,如果只是缅怀先辈,记住历史,那其实这个升旗仪式也是死的。记住历史,是为了创造新的未来。真正的自由,不只意味着“国”之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还意味着这片土地上的人能够真正觉醒,层层超越,实现人之为人的精神自由,否则,也仍然是奴隶。这一段也写得非常精彩,写国歌的人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面的每一句歌词都是血泪、都是唤醒。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我们要赋予他们什么?仅仅是缅怀先辈,记住历史吗?更高一层的意义是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觉醒和自豪。现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应该勇于担当,承担起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承载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我们是未来社会的公民,我们的生命方向,我们的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未来!社会一定是向前发展的,科技兴国,科技强国,每一个孩子都要努力掌握知识技能、生存技能,做新时代有思想、有觉悟、会创新的新时代强国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