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市场情绪不乐观的时候,很多人会放弃,割肉离场。
坚持下来的始终是少数。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想想生活中的自己:我想减肥,我想考研,我要早起读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Flag,在未来不可避免的变成一记耳光。
坚持没那么容易。耐心、认知、自我驱动这些内生变量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预见美好愿景的诱惑在多大程度上填充了你的欲望,那么你就有多大的动力去坚持一件事情。
对于区块链来说也同样如此,在不可避免阵痛的过程中,你对区块链了解多少大概率影响了你的判断,决定了你的去留,特别是在现在的行情下,是去是留,希望本文会给你一些启发。
我们在过去的20年中使用的互联网离不服务器——客户端这种主从架构,每一个客户端软件都可以向一个服务器或应用程序服务器发出请求,随后服务器会发出相应的响应。
例如,当你在维基百科阅读文章时,你的电脑和网页浏览器就被当做一个客户端,同时,组成维基百科的电脑、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就被当做服务器。当你的网页浏览器向维基百科请求一个指定的文章时,维基百科服务器从维基百科的数据库中找出所有该文章需要的信息,结合成一个网页,再发送回你的浏览器。
区块链技术简单来说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正是对这种集中式存储的一种颠覆。区块链通过分布式存储,解决了大量个人信息被集中数据库存储窃取的问题,为数字世界中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提供了新工具。
但是区块链只能说是提出了解决目前互联网问题的一个解决思路,并不万能,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区块链替换现有的客户端-服务器的互联网体系架构呢?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数据是否需要可审计历史记录?
像纸张这样的物理介质用来记录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解决方案,纸张容易保存并且在附加了印章、指纹等辅助性信息后存在现实意义的法律效率,但是,如果数据不断变化,如果是定期和频繁发生的交易,那么作为媒介的纸张可能无法跟上记录系统。手动数据输入也有人为限制。所以如果数据及其历史对他们正在试图建立的数字关系很重要,那么区块链通过允许多方记录,能够将新信息正确的写入记录系统(也由许多保管人持有)。
数据应该由中央机构控制吗?
当前必要第三方负责某些身份验证和授权场景还有很多。有时候第三方控制是完全合适和可取的。如果数据的隐私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那么有一些方法可以通过甚至不将数据连接到网络来保护数据。
但是,如果现有的基于帐户和登录的IT基础架构不足以保证数字身份的安全性,那么问题可能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
正如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他(或她)的比特币白皮书中写道, “当前商家必须警惕他们的客户欺诈,因此需要向顾客请求获取比当前交易所需更多的信息,一定程度的欺诈存在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
交易的速度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吗?
此数据库是否需要处理高性能的毫秒事务? 如果需要高性能,毫秒级的事务处理,那么最好坚持使用传统模型的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作为数据库的区块链如果作为数据库使用是很慢的,比特币一秒最多能够处理7笔交易。如果你需要一个高效的数据库,那么区块链很明显不是最合适的。
简而言之,区块链并不是万能的,但是为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虽然我们仍然不曾挖掘区块链的全部限制和可能性,但是至少在管理和保护数字关系这个方向是是值得我们尝试和期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