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文质大课堂]“家长学校年度课程”如约开播。本期课程张文质老师讲的是《孩子为什么会成为生活与学习中的“弱者”?》张老师说他选择这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家长总是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欺负,胆小;二是张文质老师说自己在学习上是一个“弱者”。小学一年级入学第一天不会写名字,被老师要求要上幼儿园。他的求学路到高二才显山露水,扬眉吐气。
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提前一年入学一年级的情景,入学第二天就自动退学了。原因是老师让数数,可能是100个数。当时我因为不会数数,吓得躲到桌子底下。而第二年我在入学一年级时,我会数数了。如果当时我没有退学,一直跟着上一年级,家长也没有及时帮助我,也许很长一段时间或一直我都会是学习上的弱者。
张老师的学习上的“弱”,让我想到了“静待花开”教育是慢的艺术。在孩子学习上我们要给孩子足够成长的时间,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张老师在《奶蜜盐》过早的判定,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中提到在家庭里面,在学校里面,在社会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我们成年人会过早地判断一个孩子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是有希望的,还是没有希望的。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喜欢盖棺定论地批评孩子。对孩子的某种表现不满时,不是鼓励激发上进心,而是打击。也许孩子只是没有长成我们所期待的样子。没有父母期许的压力,孩子也许会有超乎父母想象的发展。
对于家长总是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欺负,胆小。怎么办?张文质老师建议父母每天要及时接孩子放学,学会察言观色。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与孩子交流。哪怕不能天天接孩子放学,也要按时与孩子交流。这样孩子才会敞开心扉,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告诉家长。校园霸凌背后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还有老师说?就是因为在孩子有错误或不足伤心时,大人没有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孩子共情,让孩子变坚强。父母对孩子的各种状态,可采取“鼓励”“安慰”“介入”三种教育方式。
父母介入是为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采取相应的对策,给孩子正确引导。当人受了委屈时,往往都只是说自己的委屈,却忽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时候就需要成人与其沟通,给予鼓励,信任,做好孩子的倾听者,不管孩子对与错,都能及时站在孩子的身后,让其不在因无助而关上沟通交流的心门。
想起上周一个四年级姐姐领着妹妹来我的班级告状的事。说她的妹妹被我们班学生撞到了。听完后我问一年级的小朋友你认识那个学生吗?她说认识。等学生回到班级后,我让她指认。她认出来了,我又问了当时的情况,她说她撞到我们班学生身上,她摔倒了,手卡红了。我看了看她的小手掌确实红了。听完后,我明白了是她撞到了我们班学生身上,结果她小被撞倒了。她姐姐听到后说:“老师是有人拽她倒的。”我问一年级女孩是我们班这个学生拽的吗?”她说不是。我又问了自己班那个孩子,撞到后你和小女孩道歉了吗?他说他说了对不起。看着眼泪汪汪的两个孩子,我让班级里最撞那个男孩站起来,笑着逗小女孩得回你没撞到这个二年级哥哥身上不然更疼,老师给你吹吹就不疼了。我给她吹了吹,她笑着和她的姐姐走了。这件事后我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上下楼梯以及去厕所不要跑要避免相撞事件。我想这个女孩子回家后告诉家长这件事,家长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果鼓励这个孩子真勇敢,遇到事情自己解决了,而且卡痛了也没有哭,真坚强。那么这个孩子不会成长为生活上的弱者。而我们的学生也懂了下课要注意安全,不要跑,有错误要懂得担当。
张老师说“弱者”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造就的,父母最需要反思三件事。如何保护孩子不会成为弱者,需要我们反思:孩子是否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孩子问题上,是不是总是批评打击?孩子再遇到困难或遇上麻烦时,父母是不是站在身后?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要先保证生命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