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圣谛是基于有限之苦,明晰个人与人类之苦。
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现象,是人自我需要摆脱的;集谛是苦的原因;道谛是去苦的途径或方法;灭谛:隐没小我,小我融入大我,涅槃。
圣严法师法师说,我们的世界是有限的世界,而我认为也是有度的世界,有限或有度的世界,便会有分别、分辨之心。而面对无限之宇宙(空间、时间),有限便是苦的。
对于这样的世界,本身无法穷极的,只有渡小我,解脱有限之束缚。
所以苦谛便是佛学的核心了,算是佛学的本体论、世界观了。
二、五蕴即物质世界创造精神世界的过程,唯物的!苦谛的内容……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即物质世界如何进入小我的精神世界,色蕴是物质世界,其他为精神世界;色蕴:包括无根、五境;受蕴:无根感受到五境;想蕴:进而产生快乐、悲苦;行蕴:进一步形成最初五根感知五境不关联的伦理精神,形成概念;识蕴:产生意念和意识,识蕴相对于受蕴、想蕴、行蕴更本质,类似灵魂;
受蕴、想蕴、行蕴即八识的意识,识蕴即末那识,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多说一句:第八识阿赖耶识即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前世的种子。
即五蕴是苦谛的受体!
五蕴产生唯实法相。
三、集谛:产生的原因,需要用十二因缘解释。首先是无明,迷之根本,迷惑的根源,苦的根源。
行:从无明中产生的意识;
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加上个体(父母的生物遗传)而产生的个体;
名色:前者的识再加上自身物质条件;
六入:物质形成,六根形成,类似色蕴(色蕴包括六根、六境);
触:六根和六境接触,类似受蕴;
受:感受苦与乐,类似想蕴;
爱:求乐避苦,贪嗔痴,类似行蕴;
有:造成有漏(生死)之因,产生因果报应;
生、死……未来世的二种果报;
过去世:无明、行;现在世所受五种果报: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世所造三种因素:爱、取、有;
四、灭谛:
这里面有一个假设的概念—轮回,轮回是美好的愿望,是不死的安慰。但是每一次轮回都要经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无休无止。
而只有涅槃才能解脱六道因果束缚,进入大我、无的境界,即灭谛;
五、道谛:
断绝生死,逆推至无明,及道谛;
便修八正道;
正见:秉持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正思维、正语、正业(正行),此三者建立了戒律的体系;
下面是进一步的措施:
正命:远离……
正方便:正精进……
正念:不净观,例如:种子不净,种子即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做爱;
正定:四禅八定、无常无我、四大皆空;
正念和正定发展出禅宗。
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八正道……是佛的根本教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