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万维刚的一篇《美国的中年人》,作为身到中年的我,深以为然。
文中讲到年近60还在驾驶飞机,并且在遇到发动机爆炸等严重问题时,还能保持极度的镇定,成功把伤亡降到最小的例子。
前几天一个发动机爆炸的飞机 2009年发动机失灵迫降在哈德逊河上的飞机 两个年近60的英雄机长以及50多岁仍然在做发明,要从头创业、50多岁的癌症患者谋求新行业的一个高薪职位、60岁的物理学家跟年轻人切磋技艺,6-70岁还要再学量子力学的例子……
如果你也去过美国,相信你也有相同的想法——美国很多地方都比不上中国那么新,而且还有很多老年人一直在工作。
记得那次去美国,看到在机场开Shuttle bus(接驳车)的司机,居然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太大了!老人家挺可怜的,一年得不停在车上工作。
紧接着,第二日在酒店的早餐厅,又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就一个人不停在餐厅里摆放早餐、收拾餐具、招待客人,前一日的想法还是:这么大年纪,真挺不容易的。
在餐厅一个人忙前忙后的老人但过了几日后,在旧金山17哩湾的一个海洋馆里,又看到一个鸡皮鹤发,一定都超过80多岁的老奶奶,和一个老爷爷站在一个放满了海星和章鱼的水台前,为一班小朋友讲解,让孩子们把海洋生物拿在手上感觉它们。直到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其实美国有这么多老年人这把年纪还在工作,并不完全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自己的价值感。
两个老人在给孩子们讲解海洋生物但在中国,我真的得说,这样的现象少之又少。
我知道的,除了有费孝通90多岁还在学习之外,更常看到的,要么是迫于生计一直在劳作的,生活没有太多保障的农村老人,或是在公园里唱歌跳舞消磨自己退休生活的,生活有保障的城市中老年人。却极少在工作的场合看到多少老年人还在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90岁后还在学习的费孝通也许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过了50岁,就是“知天命”的年龄了,而再老了,就更应该安心养老,还去折腾什么呢?
但偏偏其实越是经历得多,越是镇定沉着,明明还有着很多的能力与价值可以发挥,却过早的过起了“油腻养生”的日子。
记得大学时,有句鸡汤文,是——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而今看来,仍是如此,如果总拿年龄当借口,那就永远都没有开始的一天。
更也许,是对自己无比幸运才能来到这个宇宙,却只是平庸体验一回生命的浪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