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

作者: Vulpes | 来源:发表于2021-02-23 19:56 被阅读0次

释义

数字医疗(digital health)在中国又名互联网医疗。

数字医疗的核心目的包括有如下3个:

1,首先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端直接拉近服务方(也就是医生和医院)与病人的距离,提高沟通和互动,能够让服务方更加主动地去提供服务。

2,数字医疗最核心的意义是费用控制。通过运用数字手段可以获得更多的病人数据,辅助传统医疗进行干预,并通过信息记录来评估效果,还可以节省因地理距离造成的不必要开支,因为数字手段能够为医疗节省不少成本。

3,最后,数字医疗的意义在于让信息孤岛的结合成为可能。目前医疗信息散落在各个领域,比如医院、病人、保险公司、药房等,过去这些传统端的数据都是不相通的,但通过数字手段可以把这些数据连起来,形成一整条产业链,为临床决策、产品开发和营销提供指导。

数字医疗可以分为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两个大类:

1. 远程医疗(telmedicine)

远程医疗(telmedicine)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地理限制,在不同地点借助视频、电话、信息传送等手段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

1. 如果按照针对的对象来分,远程医疗可以分为B-B端和B-C端。

    1.1 B-B端指医院和医院之间远程会诊或实时进行远程指导,比如大医院对偏远地区诊所收治的中风病人进行实时指导,或者两家医院共同会诊某一病例。

    1.2 B-C端则是指医生和病人通过远程手段进行沟通、传送医疗信息、开处方等服务。

2,如果按照远程医疗的进行方式来分,则可以分为三类。

    2.1 第一类是同步,也叫实时远程医疗,顾名思义是医生和医生/病人实时通过视频或其他手段进行服务。

    2.2 第二类是异步远程医疗,通常发生在B-C端,典型的方式是病人通过移动端或网络向医生发送自己的病情介绍并简单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医生看到需求后,或者通过间接方式(如E-mail)回答,给予建议甚至处方,或者采用直接沟通方式(如电话等),若有紧急需求则可能转为线下就医。

    2.3 第三类更确切的称呼是远程监护,通常用于医院内部(如重症监护室),通过远程工具聚合不同领域的专家,为实时受到监护的病人做出诊断。也有一些远程监护病人已经出院回家,或者在专业的康复中心修养,通过一些特殊的可穿戴设备或移动工具,医生可以随时跟踪病人的指标并通过视频、电话等手段进行远程诊断。

2.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是数字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指的是通过移动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进行的医疗活动、服务和工具。智能手机是推动移动医疗发展的主要技术。移动医疗顾名思义就是可动的,包括健康跟踪、手机端的各种工具(如挂号预约、报告查询、病友社区、医生问答等),也包括传统技术移动化,比如过去基于纸质和电脑的病例可以通过移动端查询和传送,过去需要线下投递或用计算机发送的保险理赔可以通过手机端传送等。此外,移动医疗还包括被移动化后的一些器械,比如可以把数据通过App在云端存储和传送的血压计、血糖仪等。

医疗服务去中心化

所谓医疗服务的去中心化,核心是个人的健康不再是个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线状关系,而是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医疗服务通过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和健康服务主体围绕个人的健康需求展开。在新的网状结构中,任何一方都将通过与其他机构或个人展开合作为第三方提供服务。表面看来医疗服务不再以医院为中心,医院与其他机构一起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但事实上,医院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功能始终无法被取代,去中心化只是提高了病人获取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主动性,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对医疗服务的阻碍,将医疗资源更为平均地分配到用户身上。

当前整体的医疗发展趋势是从治疗转变为预防和疾病控制,这一演变趋势的背景是各国政府强烈的医疗控费需求。

要对医疗进行控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并控制已经发生疾病的患者的病情。技术的发展正好满足了市场整体的趋势,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潮流,从而推动了数字医疗在美国的大规模发展。

通过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的演变,病人在很多情况下无须前往医院,就能通过远程的手段解决日常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远程问诊可以解决小病并对一些疑难杂症进行会诊,而一些慢病和大病的康复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较为便捷地获得。但是,随着数字医疗的发展,意图运用线上的手段取代线下的服务越来越难。在医疗这一依旧需要面对面服务的行业,医院与其他相关健康服务的提供方更多的是合作关系,通过彼此的合作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在网状的服务结构中,医院依然是最核心的一环。在预防医学的大潮流下,原先医院不能或不愿去做的诊前和诊后的工作都将交由其他服务机构去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各方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共生共荣。而在核心的诊断领域,前端依然是基础医疗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后端则主要是大医院。大医院在未来仍将以传统医疗手段为主,新技术的辅助性特征比较强。而在基础医疗领域,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趋势增强,两者相辅相成。

因此,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在基础疾病和慢病领域,以诊所为代表的基础医疗和各类健康服务提供方围绕病人这一核心,但在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等大病领域,依然是以大医院为核心。而在各类疾病的诊前和诊后领域,所有机构都将分工协作,去中心化明显。

互联网颠覆医疗?

从对医疗服务的去中心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的关系更多的是互相融合,在后端的急重症和疑难杂症领域则依然以大医院为中心。因此,在医疗服务大变局的时代,医疗服务与互联网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作用,并不存在谁颠覆谁的问题。

纵观整个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投资会发现,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领域的活跃度远超过传统医疗行业内公司,和国外行业内公司作为主要接盘者的情况很不相同。这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后续服务对接难和盈利难。

在美国市场,谷歌是互联网领域投资医疗板块的领先者,除此之外比较活跃的还有如苹果、高通(Qualcomm)和英特尔等IT公司。但更多的互联网医疗项目接盘者(收购者)和投资者是医疗行业内的传统公司。这主要包括制药类,如诺华、默克制药都成立了专项医疗投资基金;还有保险类,如安泰(Aetna)保险以及经营保险和医院的恺撒(Kaiser)医疗,也非常积极地进行移动医疗项目的投资和收购;此外连锁药房如沃尔格林和CVS也在大力发展移动医疗软硬件和服务。

美国互联网行业投资医疗主要是围绕自身擅长的领域展开布局。以谷歌为例,核心是大数据、基因图谱以及团体医疗服务,看好的是背后的医疗数据和服务的结合以及整个人类基因图谱。而医疗产业内公司的活跃度也不相上下,其投资核心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平台,为自己的传统业务增加竞争力,提高和用户的互动,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医疗费用。

简而言之,美国的互联网投资已经从互联网概念导向逐渐落地,互联网和移动工具逐渐成为载体,为传统行业搭桥,最终目的是为传统服务提供新的入口和控费途径。因此,互联网医疗在美国绝非是颠覆传统医疗,而是为传统医疗提供新的服务路径。

相比之下,中国的互联网医疗虽然势头迅猛,但离“落地”还很远。目前的势头更多是在互联网概念上,这也是为什么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业内通常按其英文名称首字母将其简称为“BAT”)能够成为投资领头羊。后端的传统行业如医院、药企、保险,还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而要想真正布局整个医疗,没有后端的服务方很难进行下去。

互联网企业投资的优势是雄厚的平台,可以直接导流用户,这还是典型的流量思维。医疗不同于其他互联网产品,可以通过技术或者广告赚钱,个人也不可能成为主要的支付者。医疗的核心还是服务,而互联网思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后端服务。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对传统线下企业的流程再造,这一思维方式在20年前的第一波互联网热潮中就已经出现。但互联网思维原先改造的都是不需提供后端服务的行业,比如信息文化产业。目前出现的这一波互联网热潮主要意图是改造重度消费性服务的行业,比如餐饮和社区服务等。

无论吃饭还是洗衣,消费性服务的背后主导思维依然是产品销售型的,都需要有具体的产品消费,服务只是辅助性的。而医疗则是以服务为主导,最终药品的消费处于从属性的地位。因此,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医疗发展最大的敌人。只有彻底摆脱产品销售导向才能真正做好互联网医疗。

在中国,传统医疗行业投资者还没有很好地参与到互联网医疗投资中来,核心的原因是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制约了服务方面的改进。大部分传统企业仍把目光放在传统项目上,虽然药企投资创新制药公司和医院已经不是新鲜事,且步伐越来越快,但药企的思维仍然局限在医院作为销售渠道的意义以及医院本身的投资回报。

如果以药养医、缺乏控费机制的大环境不改变,中国就不可能转向价值医疗。而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恰恰是通过互联网手段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价值。只要这一点转变不进行,药企也很难有动力和意愿通过提升服务和效率来促进销售,投资互联网医疗的步伐也不会太快。

医院同样也有这个问题。由于现行的体制给医生和医院实施过度医疗的动力,而价值和效率不是其核心的考虑,因此中国的医院缺乏像美国医院这样的动力,通过互联网或移动工具来加强与病人的互动,提高治疗效果并控制成本。服务还不是中国医院的竞争点,因此传统服务行业投资意愿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互联网医疗在中国落地的困难。

除此之外,商业保险这个支付方的缺失也是落地难的原因之一。美国的互联网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保险公司作为最后接盘者,安泰和恺撒医疗都积极收购或投资一些互联网医疗的小项目。因为保险公司支付的大部分医疗费将用于疾病最严重的人群,公司有动力帮助用户通过锻炼、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来保持健康,以及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或及早发现病灶,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保险公司的医疗支出。互联网工具能提供与用户的互动和健康干预的途径,因而受到保险公司追捧。

中国的商业保险发展缓慢,仅有的一些产品也只是注重赔付或者风险赔偿,还没有和医疗服务方结合起来,健康干预更无从谈起。支付方的缺失是中国互联网医疗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

互联网医疗并不是颠覆性的革命,而是对传统医疗服务的补充和优化。面对多重挑战,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始终无法落地。因此,生存而不是颠覆才是当前中国互联网医疗的主要图景。

书名:互联网医疗大变局        作者:赵衡,孙雯艺

相关文章

  • 互联网医疗的千姿百态:火热、亏损、巨头亲睐

    2019年,互联网医疗仍旧火热。 自2013年起,互联网医疗企业如春笋般冒出。时至今日,虽然大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倒下...

  • 昨日医疗圈|2016.11.11旧闻

    简讯 《深度使用率低于1%互联网医疗莫避重就轻》:11月1日,中国首部互联网医疗蓝皮书《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2...

  • 一周一书:《未来医疗》

    作为国内较早从互联网跨界做医疗的从业者之一,如何从互联网的角度认识医疗、理解医疗、融入医疗和改变医疗是始终不变的视...

  • 2019-02-11

    互联网医疗的作用之一:医疗流程再造。 从医学的角度,互联网医疗和实体医疗一样,仍然是依据诊疗常规对患者做诊断,出治...

  • 互联网医疗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越来越多团队加入了互联网医疗或大健康领域。而静下心来思考,互联网医疗到底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哪...

  • 互联网医疗“叫好不叫座”的现状何时能打破?

    谈及互联网医疗大众耳熟能详,观望整个互联网医疗行情发现它一直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众多与互联网医疗相关的...

  • “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医疗行业迎来了“互联网+”医疗时代。 “互联网+”是互 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创新...

  • 【整理】移动医疗投资要爆发了,进晚就没机会啦!

    【导读】 互联网医疗并不是一个泡沫。包括病人、医生、支付者在内的非常多的人都对当前的医疗状况感到不满。 互联网医疗...

  • 特需主食:减缓老龄化的步伐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充满了无尽的想象。目前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大数据、准确诊疗等技术正作为促进医...

  • ada

    最近在做互联网医疗,就写写医疗吧。 科普时间 互联网医疗目前可分为3个大方向: 1 线上问诊,2 患者自查,3 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医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nr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