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第二部分(四、五、六章节)描述为了更多是自我内心意识,自我的控制:
(1)控制权;(2)亲疏;(3)时间观。
控制权:
拖延者的心理中,自我控制感受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变化。“如果你感到遵守规则让你显得无足轻重,那么你就会感到必须打破它;如同弱者的权利、报复的滋味等,都是本体在以拖延来达到内心与强大事物(领导、时间等)平衡状态。
结合书中第一部分的描述,拖延者以表现衡量自我价值感,与其说直接证明是“不作为”是回避检验自己的能力,不如说是拖延者能力的直接证明。
区别在于对“能力”的定义:
(1)对害怕被人批判的人而言,“能力”指的是他们在一个指定的任务中做得多出色;
(2)对于那些害怕在拖延之战中失败的人而言,“能力”指的是在与限制他们独立性的企图做斗争方面能做得多好。
亲疏
1、对疏远的恐惧:我决不独自行走。
一种来自于焦虑的内心需求,因为你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也无法独自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出于缺失自我完整感)。只要你目前的生活中有人能够勾起你过去的记忆,你就没有真正从过的这些关系离开,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2、对亲近的恐惧:关系太近让人不舒服
变得焦躁不安,并马上采取撤退的行动。拖延是他们逃跑的一种方法。
“我想要的只是跟我的朋友一样可以拉小提琴,但是接下来我只知道我被一阵与我无关的音乐旋风给吹走了。”这个问题,孩子与大人在主观意识上的矛盾,因为关注点不同而产生的。在任何人与人的关系中,全然地接受一个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能理解为,这是代价么?哈哈。
时间
1、主观时间
时间概念是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客观时间可以衡量,主观时间无法量化。在与拖延心理上,主观时间会帮助你摆脱那种依循季节周期变化而形成的线性时间观。
个体在主观时间里是会分化要做的事情时间概念的,如同“拖延怪圈”中“除了这件事,什么都能做”,时间可以是一个压迫者(当你不得不根据别人的形成来行动的时候),或者也可以是一个解放者(当你按照自己行程行动的时候)。放下“正事”沉迷网络游戏等,算不算上的是最为直接逃避、拖延行为。
2、过去的好时光
这个点很有意思,很有代入感。对以往荣耀的回忆或者对将来成功的幻想都是应对痛苦的生活的一种缓冲和安慰。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会可以回避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例如:中年人或许会推迟到医院做身体检查,因为他们不想面对自身生物机能下降的现实。不服老、害怕不愿意去被动发现身体出问题的风险。
3、成熟时间
一种既能够在外部世界又能够在内心世界评定什么是真实并能够接受它的能力。“成熟时间”承认和接受客观和主观两种时间,并有能力在两者之间有弹性、自然地过渡和变换。这个能力的掌握与提升,应该蛮适用,需要第13章会有提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