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这事,是有方法论的。
很早以前,我一页一页地读,看到金句就划线。读完后,这本书就被放到书柜,于是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我发现有人读书居然可以反复读很多遍!试了一下,发现精读经典书籍并做笔记,真可以读透一本书。(附上《我的深度阅读报告》)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快速阅读的方法论。有人点赞,觉得可以省大量时间;有人反对,觉得囫囵吞枣根本算不上“阅读”。
我觉得快速阅读属于“泛读”的一种。不管写作、演讲或聊天,我们都需要广泛涉猎各种观点和信息。对自己需要重点攻克的领域进行精读;对于其他的就通过泛读迅速获取有用信息。
01什么书适合速读
速读是一种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省略次要信息,加快大脑对文字的反应速度,抓住关键信息的方法。
所有的书都可以速读吗?当然不是!对于严谨的学术类图书,前面没看懂,根本没办法继续往下看。除了这类书以外,其他致用类图书都可以尝试速读。
02正式读书之前
拿到一本书先看序言、目录、评论、宣传文案,抓住书的重点。这样可以直观地对书的主题和价值作出初步的整体性判断,从而增加对书的好奇和阅读动力。
03速读就是找关键信息
用快进的方式整体浏览一遍,看作者是如何设置书的结构,脉络是什么,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重点。这时候走的就离书近了一些,就要用到速读的技巧了。
速度主要是找关键信息,分三步:
1、以语意单元推进阅读,避免陷入细节。
“语意单元”指好几段话共同构成了一个意思。通过重点句、关联词、小标题等找到一个语意单元。遇到不懂的地方先略过,不要停下来,可以从前往后看,也可以从后往前看。
2、画框架图,了解全书布局、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3、通过概念找重点。作者可能提出一个新概念,或审视一个旧概念,也可能在替换概念。将书中的概念按以上三种进行分类以后,书里的重点就好辨认。
推荐一种笔记方法——QAT跳读笔记。
速读后觉得值得深究的书,则进入精读。
与所有的方法论一样,快速阅读也需要实践,才能内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