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来形容汤唯:点到为止的艳,不可方物的美。
可能有些人不服,毕竟遍观娱乐圈,王祖贤,李嘉欣,范冰冰,刘亦菲,迪丽热巴等众多绝色美人争奇斗艳,而汤唯?论颜值,五官寡淡平平无奇;论名气,决比不上国内众大花通稿满天飞;而论气质,也比不上刘亦菲的空灵、王祖贤的鬼魅。
那我又为什么给她如此高的评价?
只因为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东方美。而这种独特的美,让她不同于“美则美矣,空洞无味”的众多美女,让她即使五官身材平平无奇,却动人心魄,自有风情。
我们先来看东方美的定义,东方美是指:“一个与文化、美学、心理学紧紧联系的抽象概念,狭义地讲,它是共存于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文化冲突的一种产物。”
说概念有些枯燥,我们换句话来说,她是一种根植于我们几千年文化的独特美感,神秘,诱惑,天真,又温婉。
而这种东方女子所独具的美感,在汤唯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陈犀禾教授参照西方学者的研究,把作为个体的明星分为四个层面的存在:
“首先,明星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其次,明星是一个或一连串通过公开表演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角色。”“第三,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明星形成了他们的个人形象(真实的人和虚构角色的混合体)。”“最后,在明星‘个人形象’的基础上,也可能被引申成为特定的意义形象或文化符号,这常常涉及到性和性别,呈现为某种特定男性或女性形象,并成为观众的欲望对象。”
换句话来说,明星是由两个形象来构成的:影视形象和真实形象。
而今天,我们将从这两个形象来分析汤唯和她身上独特的美感。
首先是汤唯的经典影视角色:《色戒》——王佳芝。
我第一次被汤唯的美感所震撼到,就是因为她在《色戒》里扮演的王佳芝。
明明电影的开头只是一个青涩又毫无亮点的女学生,在初尝情欲和世事后竟能蜕变为这样一个独具风情的尤物。
电影里有两幕令我印象很深刻。
一幕是三年后,王佳芝和易先生重逢时,她脱丝袜诱惑易先生。
狭隘阴暗的房间渲染出暧昧的氛围,青色的旗袍和肉色的丝袜勾勒出少女绝佳的身体曲线。
最妙的是眼神。
如果说最极致的性感是不成熟,那么此时的王佳芝——初尝风月却三年未经情事,天真又魅惑,炙热又纯洁。
而她回首、挑眉、勾唇、眼波流转的瞬间,更是将这些特质达成了融合。
说实话,这一瞬间的王佳芝,定义了我对美的诠释。
而另一幕是在日本公馆,王佳芝给易先生唱曲儿。
王佳芝穿着一身碎花旗袍,步伐细碎,唱着小曲儿:“小妹妹唱歌郎奏琴,穿在一起不分离。”
戏腔,旗袍,挑眉,红唇,独特的东方美感油然而生。
这一瞬间的王佳芝好像是从话本里走出来的古代女子,嬉笑嗔怒着给情郎唱曲。
常有人说“美人在骨不在皮”,而此时的汤唯,神韵气质都达到了极致。
在戏里,《色戒》让汤唯一炮而红,也让她的影视形象深入人心。而在戏外,有人这么评价汤唯:“汤唯的五官绝对算不上最美的,但是身上有一种倔强而柔婉的气质,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
这种美感来源于两点:第一,是其身上所独具的矛盾的魅力。
就像我上文中评价汤唯:倔强又柔婉,天真又诱惑,神秘而清澈。
神秘和诱惑让人为之惊艳,天真清澈让人为之爱怜,柔婉倔强让人为之心安。彼此矛盾的特质融为独特的魅力,使其即使五官平平,却风情万种。
而这种风情,媚而不俗,雅而不独,与寻常意义的风情不可比较。
第二,是其身上独特的东方美感。
环境决定人的性格,而文化则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审美。
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决定了我们对于女子的美好想象:温婉如母亲,天真如少女,柔媚如妇人,内柔外刚,却又神秘如这片广阔土地。
而无论是汤唯的影视形象和真实形象,都满足了这种东方式的幻想。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汤唯的经历:自小学画,三战中戏,最后进入了中戏的导演专业。27岁时出演《色戒》的王佳芝,之后一炮而红。
再之后,是她人生最得意时被封杀,然而此时她做出选择,独自一人去英国求学。
之后回国出演文艺片《晚秋》以及《北京遇上西雅图》,并最终嫁给韩国知名导演金永泰,逐渐淡出娱乐圈。
大起大落的经历也让她洗尽铅华,而其身上淡然又温婉的气质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有网友形容她:“像是娱乐圈唯一读过书的人”。
而她自己说过了这样一句话:“《色戒》在成就我的同时,也轻易的将我此前的成就轻轻抹去。我的过往无人提及,仿佛我是一个空降兵,直接落到了金马奖的颁奖台上。送给我的形容词都是幸运、机遇......这些与自身努力无关的字眼——我的确很希望成名,但不是以否定自己的付出为代价。”
她的经历让人唏嘘的同时,也让人不禁为她的魅力所折服。
毕竟在戏中,她有最经典又独具魅力的角色,在戏外,她又几经波折仍坚定独行。教养、学识和性格让她有了不同于众人的淡然温婉的气质,而其自身所呈现的美感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高级的“艳”、独特的“美”构成了这样一个汤唯——点到为止的艳,不可方物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