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名片:赵岩昌,男,1918年6月出生,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柳市镇。部队番号:国军32集团军突击队。赵岩昌老兵肖像
乐清市柳市镇刘宅村的小弄堂是由农村没有秩序的房屋组合形成的,简直是-座迷宫,我们终于找到了赵岩昌老兵祖祖辈辈的住所,那是一处估计建设于 1970 年前后的建筑物,但是,一处并不大的院子里边非常宁静,几张高低不等、规格不一的像古董一样的凳子椅子却洗刷得干干净净,甚至是一尘不染。
我们进入院子后,赵老的儿子就招呼他父亲从里屋出来,然后,搬来一些凳子椅子,一位稳重、踏实、厚道的老爷子出来坐在台阶边的竹制大椅子上,大家围绕在一起,很随意地和赵老聊起老爷子当年打鬼子的情况和后来生活的一些话题,大家不时地掏出手机录音、录像或拍照。逢上这样的场面,邻居们也总是探头探脑地从门口或者进来倾听大家聊天的话题,有的也插话进来说些关于赵老年轻时的琐事。
赵老年少时,没有读几年书,就早早地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了。20岁前后,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劳动力了,很快,便结婚生了孩子。有了第一个孩子后,他更加勤奋了,养牛、种地、做散工……为了养家,年轻懂事的赵岩昌样样都干。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在父辈的教导下,赵岩昌踏踏实实地过着自己的农耕生活。1937年夏天,一场全民的抗日战争爆发,打破了中国人民平静的生活环境。1942年初,24岁已婚的赵岩昌上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开始时,赵老被编入浙江第32集团军突击队,司令员为李墨庵。他在通信排,主要负责户外电话线的架设和畅通任务。出去作业一般由两个排三十多人一起行动,因为条件比较差,一个排下辖3个通讯班,一个班只配两支步枪,运输物资使用的都是马车,所以,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使用枪支。人员出去一般也不坐车,百来公里的山路步行起来根本不在话下,工作是相当辛苦的。
1943年,他随部队在兰溪、松阳、丽水一带和日本鬼子打游击,打游击期间一般是在山上和夜里行动。根据现年97岁的赵老回忆,由于装备差和技术落后等原因,战争造成人员伤亡很多。记得有一天早晨,大家正在忙着做早饭,计划吃了早饭后开始作战,岂料,敌人在他们做饭时将炮弹飞过一座山打到赵老战友们做饭的地方,大家措手不及慌忙防卫,撤离到另外一座山去。还有一次,是一名战友伤得很重,已经起不了床,吃拉都在床上。第二天早上,几个战友偷偷地送他下山到上饶老乡医院治疗。
战争时期的部队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菜肴里是没有一滴油的,经常连肚子也吃不饱,更不可能有规律地吃饭,往往是饿着肚子过日子。夏天睡觉呢?有些许稻草铺着就不错了,稻草睡成碎末了还不舍得扔。夏天穿得脏,冬天穿不暖,见到溪流就清洗一下,没有溪流就算了。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士兵往往患上疥疮皮肤病,特别是下半身,在缺医少药的非常时期,逢疥疮泛滥成灾时大家都是痛苦不堪、怨声载道。同时,部队的纪律又是非常严明的,不许有人私自离开队伍,大家相依为命,伙食、衣物、被褥、药物等大家都是共同分享,不允许任何个人搞特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老正在杭州,中华民族接受了日本投降。那时,赵老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将日本的军用武器装备和人员集中在杭州,二是将战败人员陆续遣送到连云港,然后,让他们上船回日本去。从第二年开始处理日本投降后的装备。日本投降后,32集团军突击队被编人整编57师,时任师长段霖茂,在沙土集战役中被打散后编入解放军。半年后,赵老回家却发现家中仍然是一贫如洗。现在,赵老膝下拥有四儿一女,大儿子和媳妇都是军人,退伍后都在北京工作,其他几个在家乡务农,在家的轮流照顾赵老的日常起居,在京的寄钱补贴费用。
已经是上午10点多,我们的聊天已经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我们问及赵老已经24岁了还怎么去当兵的,是自己愿意去还是被抓去?赵老说:“是弟弟被抓后却后怕当兵就在途中逃跑了,所以,就来抓我,我是不怕的,就走了。”根据在场赵老的两位邻居朋友说,是他弟弟的丈人疏通关系才故意放他弟弟溜走了的,然后再来抓他的。无论如何,反正赵老是从抗日战争的前线回来的,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老兵名片:金加伦(金耀荣),男,1925年5月出生,浙江省永嘉县沙头镇。部队番号:国军88军山炮营。金加伦老兵肖像
上午9点许,网友“电子商务”带我们到永嘉县上浮林村的金氏大宗祠前的广场上刚停好车,等候在那里的金加伦老人就迎了上来。他说自己正骑自行车在外面办事,是孙子开小车接他回来的,自行车还放在村口的田间道路上。中秋节前夕,我们这样找到了老兵金加伦先生的家。
金氏大宗祠旁边有一栋五层楼的房屋,外墙粉刷得在当地还算漂亮,那就是金老的家,金老膝下有两个儿子,这是儿子刚翻新的房子。我们在金老家的新房子里坐下,曾经见过扬帆的金老一开口便和扬帆聊起前年《温州商报》上刊登的关于寻找老兵的消息,那消息的内容大概是,民政部发布的关于优抚抗战老兵的通知。在这通知后,两人之间曾经产生过美丽的差错:金老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温州商报》社的记者,记者又把金老的联系方式转告了扬帆。这中间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金老和扬帆当时还是没有联系上。所幸的是,上次没有联系上的故事,成了这次见面的开场白。两人简直一见如故。
金老回忆起1942年2月份去当兵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他在金家五兄弟中排行第五,本来还轮不到他,应该是年长的哥哥,但是,父母舍不得让哥哥去,因为老大是家中继父亲之后的顶梁柱,这样,刚刚结了婚的他就替哥哥去当兵了。他说自己可不像别人那样的不自觉,东藏西躲哭哭啼啼的,最后还不是照样被押着上前线。金老说,当年去当兵时是村民们敲锣打鼓送他到区公所的,感觉是十分荣耀的,新兵的身上还缠着红绸带,好一派热闹景象。金老说自己一出去就被分配到当时驻军福建浦城的32集团军第6军步兵11旅直辖的重机枪连,做机枪手。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部队司令李默庵、旅长叶金饶。因为时间紧迫,那一批出去的新兵都没有参加过专门训练,都是先上战场边教边学边打的。一开始,部队任他为准尉。6个月后,又升任为少尉。
一年之后,金加伦考入32集团军举办的西南干部训练班学习,接受军事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野外军事、实弹射击、文化知识、防守等。那时一起学习的有两个队,每队为120人,第一队是在浙江平阳招生的,主要是招聘平阳县域的青年,所以,现在金老平阳水头一带的同学特别多,就在近十年内平阳县同学活动还是很活跃的,而在金老上浮林村附近的同学只记得一位叫朱家珍的。第二队是在部队直接招生的。校长蒋中正、副校长张治中、政治部主任李庵。但是,金老说那时自己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的,只是“国军”罢了。
通过一年多的培训后,金老即被分配到88军山炮营。长官叫段霖茂.营长只记得是姓乌,记不起具体的名字了。当时的一个营也就九门大炮,一个连仅仅三门大炮。在1943年末到1944年初,金老参加过在福建蒲城附近农村的一次较大的战役。那次战役,我军部队人员伤亡较大,最后,不得不撤下战场。在往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金老随部队辗转衢州、龙游、松阳等地与日寇开展游击战争。金老部队即从金华和日本鬼子一直打到绍兴,最后,日本投降了。
日本宣布投降前夕,金老部队成立了接管所,做好计划接收日本人投降后武器的准备工作。日本人员被拉到杭州后,金老他们即为杭州第四接管所。在杭州,金老晋升为中尉,直到1948年下半年,从江苏淮县请长假回家。回到家乡后,金老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和学习木匠手艺。在“文.革”期间,曾经受到不公待遇,但是,他说自己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他不怕,虽然多次批斗他却没有受到伤害。现在提 起,觉得都是过眼云烟,切像风一样地过去了。近几年来,他对自己过去的经压丢得很淡,倒是金老档案,试图找到父亲的那段历史,但是,始终没有收获。
现在,金老心态很好,对自己的历史只希望社会和政府承认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日本鬼子打过仗就可以了,没有什么经济和政治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只是身体状况略有欠缺,几年前检查后被确认为患有胆结石,需要经常到医院治疗。早在30年前,金老就戒了烟酒和搓麻将小赌博等不良嗜好,偶尔也干些自己的老行当--做木匠活,楼下大厅摆放的八仙桌和长凳子就是他五年前亲手打造的。现在,金老什么都不做了,去年以来,基本上只做两件事:一是每天坚持骑5到10公里的自行车;二是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在他的卧室里还长期摆放着砚台、毛笔、宣纸和随便练习毛笔字的报纸。经他允许,我进了他的房间,拍下了他放在桌子上的“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墨迹。他说自己的毛笔字写得不好,比起认识的朋友中写得好的差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