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贵州省教育
【支教那些事儿】(二十三)神圣的使命

【支教那些事儿】(二十三)神圣的使命

作者: 苏杭一叶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10:38 被阅读0次

    很多次面对这样的场景都忍不住红了眼眶,甚至车行山中,山坳里突然飘出一面国旗,继而看见小小的操场上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向国旗敬礼,都会落泪。

    山谷里的小学

    尽管这片土地很单薄,但教学楼一定比周围的居民楼、政府大楼好。几次出行,路过人烟密集的山间平地,学校总是能被一眼认出。刘文彩虽为“地主恶霸”,但当日创办“文彩中学”的劲头确实可嘉。这种办学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似乎一直延续与发展着,无论想什么办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师资队伍的建设或许差强人意,高学历的、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总是少了些,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走出去之后,再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黔东南的平地最宝贵,这边喊的口号是“向山要地”,当地政府总要把最好的地界儿留个学校。走访了几所中学,校园背靠青山,面向绿水,屋舍俨然,更兼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环绕,气象不比城市的学校小,气氛更比成立的校园好。在这座世外桃源中,孩子们静时读书,闹时踢球,日间勤学,夜来安眠,真恍然当年的卧龙岗,耕读诗书,总有贤人隐于此。

    又见公交车直达校门口,孩子们辗转山路,一日抵家也成为可能。园子里都是孩子们的笑脸,间有穿着盛装准备表演的苗族女孩带着一身银片的清脆走过,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感怀,只觉自己不敢懈怠,也愿孩子们好好读书,学有所成。

    下了血本的雷山民族中学

    对于老师,向来只听见人们对他们的要求,蛮少能获得真正的体谅。很多时候“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的红烛”……这些称号都让我们心生庄严,更加自律。然而,夜深人静时,看到论坛上一条一条鞭挞教师的“戒尺”,头上戴着的桂冠都成了枷锁。

    如果说连续抓出的腐败大老虎叫人民怀疑是否还有彻底清廉的公职人员,教师队伍中披露的害群之马却还能让人坚信这个集体的纯洁。我们没有大权在握,原本就是一介书生,如若真向往权力与官场,大学毕业考公务员有更大的优势——我就是那个被父亲从大学劝到研究生而抵死不愿从政的人。这个时代,多少像我父亲的一样,将公务员与权力、金钱、名誉……划上等号。

    教师这个职业,好像自古以来就只获得精神上的最高敬意,而鲜少收获物质上的丰厚回报,从武训办学,孔子收束脩开始,一直如此。“穷教书的”,这句形容不是空穴来风。还记得初进大学,刘晓伟老师闲来话旧事,说起学校最初在文二路时,单身男教师住的筒子楼总是人满为患,迟迟不见腾空,原因是姑娘们的母亲嫌男孩教书养不了家,在相亲之前就因为职业被无辜地剔除了。后又问及班里有多少人自愿报师范,喜欢当老师的,只有7个人举手——教师的窘迫到这个地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教那些事儿】(二十三)神圣的使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fn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