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凡思,皆我所想;凡想,皆我所念。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坐启而无事,著文以明理。古文者何为?曰,先秦之辞也。辞者何为?曰,雅言也。
盖闻,古之人皆禽兽也,不通语言而善思。有神话曰,伏羲氏一画开天,知万物之概念也,故结绳而记事,乃造符;及仓颉有生,若年长,云游九州四海,上下以观大块。至于苍穹虫鸟、山川鱼兽,象物而达意,乃造字。
仿象物,则出文;礼乐出,则生字。
是以甲骨、金、篆、隶、草之继述,证衍繁会,已而千载也。秦以后始皇统一文字,行楷,应时而生,辞多而形式杂也。今时之人则鲜有了解,请言异。
文辞者,一分为二,一曰文,体也;又曰辞,语也。
体为何?如:诗、词、曲、赋、骈文、说文、奏文,议文、疏文、策文、表文、序、铭文、祭文、杂记、游记、传记……如是。
而欲闻言者,必知其时也,所求之物也,下笔之志也,前后之果也。盖牵一发而动,能知其思,此文之初。遂有后世者,加以添词、删词、缩词,掘其字性、句式、用意,穷而后工,发愤呼应,纂修纲要,故作者皆不一也。
而语为何?如官话,白话。因方言多而中央设有官话,又曰雅言。白话则日常之用语也,小说、戏曲、话本亦是。
至于近现代,新文体生焉,即杂文言之白话者也。五四年间,革命之文风渐起,是以欲推广国民教育,繁荣文学市场,完善术语体系,发展政治、科技、专业之生产力进步,以此观之,白话功劳甚大。(这就是半言半白)
前言文辞,后言历史。便于理解。
阶段之有四,一曰上古期,即夏(前2070—1600,历471)、商(前1600—前1046,历554)、周(前1046—前256,历790)、秦(前221—前207,历14)及两汉时期(前202—220,历405);二曰中古期,即历史之南北朝(220—589)、隋(581—618)唐(618—907)、五代(907—960)十国(902—979)、两宋时期(960—1127)(1127—1279);三曰近代期,即历史之元(1271—1369)、明(1368—1644)、清(1636—1912)时期;四曰现代期,即五四运动(1919年5 月4日),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解放(1951年5月23日)。
然吾侪欲学古文,应以书法、诗词之为基础,构拟古音及象物,知其偏旁。至于音韵之训诂,观地域,闻曲唱词,则知其之一二矣。
音韵学分为三者:曰 “今音学,中古之范畴也,以宋之《广韵》、《切韵考》、《礼部韵略》、《五音集韵》为主。”曰“古音学,上古之范畴也,以《诗经》、《楚辞》、《毛诗古音考》、《音学五书》为主。”曰“北音学,近现代之范畴也。以《中原音韵》、《韵略易通》、《五方元音》为主。”
而后知等韵。唐起,佛学大兴,则以韵图为主。如五音、清浊、韵母、等呼、声调。因时也不同,地域、政策、风俗……各有出入,需层层剖析,故不细述。
概念如下:五音者,唇、齿、舌、喉、舌、牙也;清浊者,气流流动声带之发音也;韵母者,韵头、韵腹、韵尾也;等呼者,开口、合口,以介音区分也;声调者,调类、调值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