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 天地出版社2017年版 2020.2.15
“引子”“还是引子”和“尾声”“还是尾声”,前者有一种盘古开天地或女娲造人的历史性宏大背景的感觉,后者则带着意蕴苍凉的回顾与展望。实际上“引子”就像为文本主体建构一个适配的文学真实,作家的评论融合于此,而“还是引子”则是对“引子”进行一个追溯,双重的跳脱与睥睨,更深一层的观照与思考。
这种乡村叙事其实让我想到了韩少功的《爸爸爸》,所谓寻根文学。作品里不断强调的仁义道德,鲍彦山、鲍彦荣、鲍五爷、鲍秉德、参军者鲍秉义其实是老一辈的代表,象征着身份上的传统倾向,但是鲍仁文、鲍仁平(捞渣)、建设子、文化子、社会子(五爷儿子已故)等则是年轻生命的一代,捞渣作为最小的角色,加之于他身上的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善良、无私、大爱,鲍仁文对文化、文明、文学的坚守和信念可以照应现如今的文学创作,“文学目的是什么?”“没钱的话写这干嘛?”现实中不乏这种功利性态度去评判一切事物意义价值的方式。
“那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
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
两人一步一步走到了跟前”
可见王安忆文字的细腻与真实,鲍仁文对发表的渴望与期盼、历来的挫折与打击都在这短短三行重复的语言文字中体现。当看到一丝透过裂缝中的阳光时,便会不由自主、全神贯注观照着阳光普照的一寸一分。
“鲍仁文只是不明白,从事这么崇高的事业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俗事的困扰。而有了这许多繁杂俗事的打扰,还怎么能够对人类的灵魂开展工作!”对老胡同志的感知,县里的文学工作者倒也如此,那么乡村中这一片净土上的坚守者更为动人,对比之中可见一个成型过程中的乌托邦世界。
包括对传统婚姻观念或女性生育的看法,小翠子作为童养媳、鲍秉德原配的疯癫与不育、二婶与冯拾来的颠覆“伦理道德”及侵略打破地域界限的交往,固化僵硬的思维模式中容不下不一样的声音,即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反叛传统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