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华杉讲透<资治通鉴>》自序

读书《华杉讲透<资治通鉴>》自序

作者: 轻柔明觉 | 来源:发表于2022-11-28 23:25 被阅读0次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自序:摘录

1.正如宋神宗在为《资治通鉴》御制序言中所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我们读《资治通鉴》的目的,就在于"畜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

2.《资治通鉴》从战国的三家分晋,写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一共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大数据。这些历史大数据,是历朝历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是一本超级案例集。这些人物是中国人的“原型人物”,这些故事是中国社会的“原型故事”,驱动这些人物和故事的力量是中国历史的社会原理和文化原力。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家国天下的,还是个人遭遇的,历史先辈都遇到过,都处理过,都有经验教训。找到原型、原理和原力,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指导我们的生存、学习和发展。

3.《孙子兵法》和“儒家思想”,是中国智慧的母体。《资治通鉴》和《史记》,可以说是前者的案例集。在对《资治通鉴》的解读中,和平年代的事件和议论,我就用儒家思想来做案例分析;而战争年代的军事部分,则用《孙子兵法》来做对照讲解。

4.而写《资治通鉴》,是因为它篇幅太大,现在很难有人能花精力去写,所以我就想利用我的优点——能下日日不断之功,滴水穿石——利用每天早上5:00到7:00的写作时间,花上十年,把这个工作做了。

感悟:

1.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读史书,就是通过了解前人的言语和行为,提高自身的智慧和修养,进而蓄养自己的德行。《旧唐书·魏徵传》中写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多读史书,可以拓宽眼界和格局,增强敏锐观察力,避免踩坑,减少犯错。

2.《资治通鉴》是一个超级案例库,在历经1362年的时间、16个朝代中,出现了各型各色的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决定了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结局。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和社会环境下,人们应该如何自处或进退,可以对照书中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3.儒释道是对《资治通鉴》和《史记》的高度凝练和总结,而《资治通鉴》和《史记》是对儒释道的生动演绎和扩展。儒释道的内容因为太过凝练了,所以显得抽象难懂。如果读完《资治通鉴》和《史记》,就会对儒释道的理论理解地更加透彻。

4.《资治通鉴》全文300余万字,而且是文言文,没有一定古文功底的人很难读下来。但是笔者华杉利用每天早上5:00-7:00这2个小时的黄金时间,用10年时间,写下了对这部书500万字的译释和自己的见解。我不太相信他是依靠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的,我更相信他是对这部史书的由衷热爱和在阅读写作的享受中完成的。热爱,才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华杉讲透<资治通鉴>》自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wr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