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音/周柏辰 文/刘娜
少年说三国(15)在这一回中,刘备与吕布的身份地位来了个大反转。这也与上一回中,吕布来投刘备,刘备假意让徐州于吕布相互呼应。而这一回是吕布假意让徐州于刘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皆因势力消涨,瞬息万变也。同时,刘备对张飞说的“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也体现出刘备的英雄本色。即曹操对英雄的论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藏形与波涛之内。”刘备现在就是一条隐介藏形的潜龙。
原文:玄德入见吕布拜谢。吕布曰:“我非欲夺城;因令弟张飞在此恃酒杀人,恐有失事,故来守之耳。”玄德曰:“备欲让兄久矣。”布假意仍让玄德。玄德力辞,还屯小沛住扎。关、张心中不忿。玄德曰:“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吕布令人送粮米缎匹。自此两家和好,不在话下。
这一回中,主要描写讲述了江东领袖孙策孙伯符的崛起之路。夫英雄者必不能久居人下。孙策借袁术之兵马起事,以其父孙坚当日所留传国玉玺为质当。而袁术对玉玺的态度,和大多数人一样,袁术以为有了玉玺就能称霸天下,就能一统四方。玉玺的获得,助长了他的野心和欲望,却没有增加丝毫的谋略和厚度。所以玉玺成了他败落灭亡的导火索。所谓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孙策乃哀兵,袁术乃骄兵也。
原文:次日,策入见袁术,哭拜曰:“父仇不能报,今母舅吴景,又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术闻有玉玺,取而视之,大喜曰:“吾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平定之后,可速回来。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克日领兵便行。”策拜谢,遂引军马,带领朱治、吕范、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择日起兵。
自此,孙策身边开始聚集谋臣武士,实力开始一点点壮大。孙策对人才的渴求,其礼贤下士的态度,对人才的充分的爱护、尊重和信任,是他崛起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汉末军阀混战中,很多人才纷纷避世隐居,但同时,他们也在等待着时机。就像《红楼梦》中贾雨村所做的诗中描述的那样: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张昭、张纮二人的出场,像极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只不过孙策请两位高人出山是精简版的,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豪华版的。这里可以看作是这个精简版的礼贤下士,为后文这个豪华版的礼贤下士做铺垫和陪衬。这一铺垫,就到了三十六回。不细心的读者很容易就错过了这些细节。这些隐居山林的人物都是道家的人物,一旦出山入世,所作所为皆是儒家的担当。可见闫师常说的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本来一祖坟,所说不假。
原文:瑜曰:“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便令与朱治、吕范等相见。瑜谓策曰:“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策曰:“何为二张?”瑜曰:“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策喜,即便令人赍礼往聘,俱辞不至。策乃亲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二人许允。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商议攻击刘繇。
谋臣如此,武士亦如此。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孙郎安江东,人心皆向之。可见孙策在江东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得民心。这也是他一统江东的基础。
原文:原来那寨后放火的,只是两员健将:一人乃九江寿春人,姓蒋,名钦,字公奕;一人乃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二人皆遭世乱,聚人在洋子江中,劫掠为生;久闻孙策为江东豪杰,能招贤纳士,故特引其党三百余人,前来相投。策大喜,用为军前校尉。
那边孙策爱才、惜才如命,这边刘繇却有才不能识,不能用。两边形成鲜明对比。也为太史慈后文中归顺埋下了伏笔。
原文: 言未毕,帐下一人高叫曰:“某愿为前部先锋!”众视之,乃东莱黄县人太史慈也。慈自解了北海之围后,便来见刘繇,繇留于帐下。当日听得孙策来到,愿为前部先锋。繇曰:“你年尚轻,未可为大将,只在吾左右听命。”太史慈不喜而退。
原文:策知解到太史慈,亲自出营喝散士卒,自释其缚,将自己锦袍衣之,请入寨中,谓曰:“我知子义真丈夫也。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慈见策待之甚厚,遂请降。
原文:却说孙策又得陈武为辅,其人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策甚敬爱之,拜为校尉,使作先锋,攻薛札。
孙策文能礼贤下士,武能披挂上阵,奋勇杀敌。勇武过人,英雄本色深入人心。
原文: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策到门旗下,将于糜丢下,已被挟死。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孙策能识人,能用人,更难得的是用人而不疑人。对太史慈这个难得的人才,孙策就予以了充分的信任。而太史慈也没有辜负孙策的这份信任。孙策这样的气度、格局,注定能吸引天下智谋之士和勇武之人。
策执慈手笑曰:“神亭相战之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慈笑曰:“未可知也。”策大笑,请入帐,邀之上坐,设宴款待。慈曰:“刘君新破,士卒离心。某欲自往收拾余众,以助明公。不识能相信否?”策起谢曰:“此诚策所愿也。今与公约:明日日中,望公来还。”慈应诺而去。诸终曰:“太史慈此去必不来矣。”策曰:“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众皆未信。次日,立竿于营门以候日影。恰将日中,太史慈引一千余众到寨。孙策大喜。众皆服策之知人。于是孙策聚数万之众,下江东,安民恤众,投者无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
平定江东后,孙策开启了更大的事业、谋略和野心。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此,三国鼎立的江东一代势力已经形成。
原文:一面写表申奏朝廷;一面结交曹操,一面使人致书与袁术取玉玺。却说袁术暗有称帝之心,乃回书推托不还;急聚长史杨大将,都督张勋、纪灵、桥蕤,上将雷薄、陈芬等三十余人商议,曰:“孙策借我军马起事,今日尽得江东地面;乃不思根本,而反来索玺,殊为无礼。当以何策图之?”长史杨大将曰:“孙策据长江之险,兵精粮广,未可图也。今当先伐刘备,以报前日无故相攻之恨,然后图取孙策未迟。某献一计,使备即日就擒。”正是:不去江东图虎豹,却来徐郡斗蛟龙。不知其计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让我们跟随着两位少年的朗朗书声,继续追寻那远去的战场的声音。
少年说三国(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