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是问题,做是答案 || 50天日更感悟

作者: 布衣向儒 | 来源:发表于2022-06-05 20:52 被阅读0次

    最近更文环境大好,感觉思路开阔,脑细胞活跃,文章质量也随之有所精进,颇感欣慰。

    尝试主动向理事会推文专题大胆投稿,被录用一篇,拒稿一篇,理事会推文备选专题收录两篇,收获一兜兜,信心一大步,越写越精神。

    若问进步来自哪里,我会直言不讳告诉您,日更。

    是的,的确是在日更的鞭策下自我加压,逐渐让写作变成一种习惯,形成我的日常。

    如果因俗务而蹉跎,也会尽我所能,排除一切干扰补齐。这中间有好几篇是在接近零点时分发布的,哪怕修改尚未完成,也必须按时交卷,好在随后还可以修改,更新发布。

    要知道,曾经的我是不赞成日更的,理由是——不可能。哪里有那么多的素材可写,违心之下必有水文,流水账,无病呻吟,毫无营养的文章自然是不屑于为之。

    偶尔浏览了许多优秀创作者的文章,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无论从文章的质量,还是篇幅,均令人折服,他们每天都在坚持做一件事——日更。

    所见所闻,改变一生,问题来了,是“不可能”吗?还是自己不行?

    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带着问题,对自身做了全面评估。

    感觉肚里还是有二两墨水的,如果用心写也不是不可以出彩,只是源于性格中的惰性与不自信,才会认为“不可能”。

    我是慢热型性格,却带有完美型色彩,做事不想应付,不做则已,要做就尽力做好。

    在这种性格的支配下,做事拖沓,不计时间成本,久而久之,又养成一种不争不抢的性格。做学生时每次考试总是时间不够用,所以我就不是个好学生,或许是有了阴影,成年后经常会梦到考试时间到,卷子答不完,一着急就醒了。打饭时不愿意争抢,总是最后一个,正应了一句老话,“黄花菜都凉了”,因此从上大学那会就开始落下胃病。

    感觉这种性格不好,也想改变,却一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任放纵自己,我行我素。带到工作中,不愿意争抢,不愿接近领导,因此提拔每次都与我无缘;带到生活中,缺乏危机感,得过且过,把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家徒四壁。

    对,没错,这就是个loser。

    好像一切都在等待中等待,落个瓜则瓜,落个枣则枣,还美其名曰,随遇而安。

    这次参加简书日更活动是下了决心的,初心只是想挑战一把,逼迫自己改变,从完成日更做起,彻底革除拖沓的毛病,重塑信心。

    为了扬长避短,我针对性预设了前期目标,先写短一点,但尽可能精致一点,这样可以缩短输出时间,然后循序渐进,最终达至既快又好的目的。

    不曾想,一发不可收拾,写着写着就全情投入,刹不住车,只能强迫自己每天写800到1200字即可,过于冗长,言之无物,适得其反。

    6月1号国际儿童节的那天,在完成日更后便收到平台推送消息:

    日更的第二个里程碑

    又是一个小激动,又跨过一座里程碑,原来不是“不可能”,原来我也可以。

    一路走来,心生感慨,日更其实就是逼自己一把,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一天一篇,如果对自己不是太苛刻,不少于百字即可,但要想达到练笔的目的,百字显然不足以承载梦想。

    写作的过程也是思想梳理的过程,字词句斟酌的过程。好比常年不用的自来水管道,势必腐朽堵塞出水不利,如果坚持放水,自然会逐渐疏通,出水量会越来越大。写作同理,写多了文思便如山涧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只是平时需要留意素材的积累,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时而感到素材的枯竭,时而感觉词汇的贫乏,时而感到观点缺乏详实论据的支撑,这都是输入欠缺的表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书籍是进步的阶梯,惟有认真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产生共鸣;惟有大量阅读古今名著,与优秀的作者对话,从中汲取营养,补充新鲜的血液,笔下才能有血有肉有灵魂。

    灵感一闪即逝,间不容发,得宽余要借势一蹴而就,再不济也得学古人简要备忘入锦囊,否则轻舟已过万重山,再回首已是两重天。

    输出困难,则必须舍得花时间给大脑“充电”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输入,何愁没有输出?当缓则缓,徐徐图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是问题,做是答案 || 50天日更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fd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