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听创伤的课程,听到了内疚与羞耻感,施大爷说,羞耻感在心理的级别上,比内疚感的级别更低一点,更原始一点。如果一个人,他有很强的羞耻感,它是一个内心的、无形的、挥之不去的。这些话不停在我脑海里萦绕,我的意识并不承认自己有强烈的羞耻感,可是随着个人体验的开展,自我探索的深入,羞耻感于我似乎有了回应。是的,我无法否认来自内心深处,无法与外人言说的羞耻感。
什么是羞耻感,我听到他说,那是特别强的低价值感,如果说负疚感还没有让你作为人的一个完整性消失的话,那么羞耻感基本上就是感觉不到人的完整性,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形式,直指你的自我价值,自尊,它能够导致你的人格崩离。
当然,也许幸运的是我发展出了很强的防御机制,让我的羞耻感也同样被隔离到人格的底层,保护住了我的脆弱与无能,但与此同时,我的看似坚强、骄傲与强大的另外一极永远在那里扰动着我,它让我的人生底色充满了孤勇和悲凉,它让我隐藏、回避与退缩。
我在完形学习中,开始触碰到羞耻感,对于完形而言,羞耻感是一种挫折,源于人在环境中表达自我及需求时未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这点,我曾经在咨询中,遇到一个与我有相同议题的小男孩,面对强势权威的父亲,孩子的羞耻感展露无遗,紧张、退却,而我坐在他与他父亲的面前,无能为力,如果可以,我很想大声告诉那个父亲,请收起你自己的羞耻感,不要再将它传递给你的孩子了。
看到自己的羞耻感,突然明白长久以来对外界评判的在乎与紧张来源于此,更来源于在我们生命中,特别是生命早期,对我们重要的人不赞成、不肯定我们本应被承认、被尊重的需要。女性心理学专家阿琳说她的创伤来自她的父亲,当家里人认为我们不行的时候,并不是我们真的能力不行,我们不值得,而是我们在期待家人可以给予自己支持和肯定,但当他们不愿意给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力量。
所以,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羞耻感中,看到它,同时看到外界,特别是生命早年我们曾经视之为全部的父母,他们由于自身的限制,不愿意或者无能为力给予的事实,我们能够创造性的和羞耻感共处,让自己在每一个当下全然的去体验,享受投入的过程,这当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充满了对羞耻感的恐惧,但也许给自己一些机会,我们会慢慢地将自己放松,和自己的身体呆在一起,暂时遗忘了耻感,我们觉察它,同时微笑的告诉它:
嗨,你好!好久不见!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