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成长励志
曾国藩家书全文详解。第一书。(欢迎关注,每日更新,共同成长)

曾国藩家书全文详解。第一书。(欢迎关注,每日更新,共同成长)

作者: 巖枀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16:14 被阅读182次

    道光二十年庚子岁二月初九日 致父母书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廿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馀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阁四天,获百馀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廿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

    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薙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讱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这三本厚厚的曾国藩家书,让我内心充满了敬畏之心,但是看着以前还没读过一半的曾国藩家书,就在心里下定了决心。

    忽然想到了曾国藩以前的一件事。,那是在道光16年,也就是1836年。曾国藩26岁的时候。那时的曾国藩,还困居在京城,他那个时候穷困潦倒。从朋友那借来了100两银子。在返回家乡的途中路过南京。花光了身上大部分的钱,购买了23史,回到家中,他的父亲对他说,你借钱来买书,我会不惜为你来还债,但能细心读之,斯不负耳。于是曾国藩日夜而读,足不出门几近一年。后来,每一天定下课程,终于读完这些书,我辈恰恰应该学习这种典型的  轴  的精神,所谓,湖南人的    霸得蛮,耐得烦,是也。

    这一回,我一定逐句逐字研读,多查资料,真正走入其人内心。我打算逐段谈自己感受。

    今天是第一篇,所以我想回顾一下,道光二十年之前,曾国藩的大概经历。

    曾国藩生于1811年,也就是嘉庆16年,

    他五岁受学于庭,在他16岁的时候,到长沙应试取得第七名的成绩。

    在他26岁的时候,到北京参加考试,但没有成功,在他28岁的时候,也就是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他中了进士列第38名,最后,朝考一等第三名,道光皇帝拔置第2名。

    道光十九年,也就是曾国藩29岁时,十月曾国藩回家,十一月初二儿子曾纪泽出生,就在这一天启行北上。曾国藩其父与叔父送之长沙,十二月,由汉口行,次罗山,遇大雪,于是在这里过年。

    这一年,开始逐日记所行之事以及所读之书。就是日课。

    道光二十年,1840年,曾国藩三十岁。正月由罗山启行。至周家口,换车入都。从湖南到北京走了80多天。

    以上所记述的是本书第一封家书之前情况大略。

    此时的曾国藩大致是人生得意之时,经济上稍稍摆脱了困境,有良师益友陪伴,有道光赏识 也结交了朝中一大批贵人要员,例如,大学士穆彰阿,朱士彦,吴文镕等等。但是他仍然努力继续进步。

    下面我逐段简略谈一下我的阅读总结与收获。

    第一节

    回顾从家乡到帝都经过,告知父母自己经济上有了好转,文中提到  获百余金  。禀告父母自己学业近况 ,与师友切磋学问,希望父母放心。

    第二节

    指的是同年中,回到京城之后情况,犹如现在介绍自己同学情况,是说他们经济境况其实并不好,清朝的京官只有在外放之后经济境况才会有所改变。

    第三节

    是说自己在京境况,并非常关心弟弟们读书情况,在古代长兄如父,曾国藩自然既有兄长的表率作用,又时刻督促弟弟们刻苦用功。

    第四节

    是介绍京中大事,感慨一番,说自己身体情况,期望父母不必挂念。这里我深深体味到,一句话,曾国藩明白 儿行千里母担忧。所以着力安慰父母之心。

    第五节

    这一节中提到的几个人都是曾国藩的座师,也可以说是他的贵人。比如朱士彦典湖南乡试,曾国藩中举。吴文镕也是其座师。

    第六节

    这一节是说家中琐事,但最为关键。

    下面引唐浩明一段话,详细说明之。

    信的末尾,曾氏希望家里今后给他写信“以烦琐为贵”。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家人的关心思念之情,即便后来妻儿迁到京师,曾氏仍希望时常看到来自家乡的絮絮叨叨、巨细皆备的书信。此中除开曾氏个人的亲情之外,也透露了另一层消息,即中国人浓厚的“根”的观念。不管到了哪里,即便是在京师贵为朝廷大员,或是在外乡成了千万富翁,他也会将所在地视为寓所,当作客居,他的家始终是那个遥远的世代祖居的地方,告老还乡、叶落归根总是游子最后的取向,这就是“根”的意念。“根”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联系的纽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家书全文详解。第一书。(欢迎关注,每日更新,共同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ab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