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图书馆里,藏着一个小园林,叫天香小筑,那里有最深的幽静。
小学的时候,从少儿馆出来,常常去到那儿。记忆里的天香小筑,首先是安静的,尽管总有不知名的鸟儿在繁密的树叶间或吵或闹,但只是显得小筑更悄无声息了。苍老的松树在生长,池子里的锦鲤在呼吸,角落里的竹子枯了一片叶,又有两片在等待发芽……我闭上眼睛,听见这一切。
可惜的是,我许久未去过那里了,太久了。
我心里的宁静却总想着那儿,于是它们挣脱我的身体,逃离了北京,回到了天香小筑,藏在假山与泥土间,一块青苔上。
于是我总是焦虑,焦虑成了我的常态。
我对自己的要求高,我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我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这是我对自己确定的评价,但我从来不愿意承认我嫉妒心重,虚荣心强,哪怕是对自己。
今天和朋友打完羽毛球,回到学校图书馆坐下,旁边也能看见一个小花园。四月底了,小花园里的绿色很是活泼可爱。可焦虑开始作祟,近两个小时,我几乎无法定下心来。正处于大学的关键时期,周围的人都在各种奔忙,远方的朋友或相识们的忙碌与成就,也总在漫不经心刷朋友圈时,仅凭借它停留在屏幕上的那几秒,就在心里留下了痕迹,不时跑出来张扬一番。我的嫉妒心和虚荣心像经不起挑衅的狒狒一样,鼻子已经在出气了。它转身看向我,指手画脚地说我一无是处。
也就是在我开始写这篇随笔前半个小时,我突然承认了它们的存在,是真的承认了。现在这样写下来,像在法庭上定罪了一样,想撤回也不得了。
这之后的半小时,我感到格外的清爽。思想像是冲破了一圈从前并未意识到的围墙,自由地生长、点亮。
嫉妒是人类的天性,是天主教教义中第二严重的原罪。但我想这种嫉妒带来的焦虑并非是无法消除的,我们并非只能被动地接受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当我们越是迫切地想否认它的存在时,它就越是嚣张,越是能扰乱我们的心性。不如承认它,主动地、积极地、直接地面对它,才能更加了解这种心理,从而更合理地应对。相信存在即合理,某种意义上,对我来说,嫉妒心这个东西,存在即消失。
继而我又想到,嫉妒心确有深浅之分,很难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智者会因为嫉妒别人年轻英俊而产生外贸焦虑。这大概和一个人的涵养密切相关,很有涵养的人像大海,即使表面波涛汹涌,最深处却依然平静。这个比喻我见过许多次,有独独描写大海的,有形容人的,还有赞美文学的。
文学是我能想到的,提高涵养最直接又最深远的方式,它具象为一本本轻盈又厚重的书。说起文学和我,洒满阳光的沙发,昏暗灯光下的床头,苏图书架旁的角落,新华书店冰冷的瓷砖地板,伴随着轻音乐的书房,都见证着我和文学的牵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就认为我的未来,是和文学分不开的。一直到现在决定以德语文学为方向进行深造,其实只是兴趣使然,或许还加上些家庭环境氛围影响。当我真的决定要凭借我与它的化学反应来赚一点面包的时候,我是有犹豫的。
一个东西要有意义才会产生价值,要能帮助什么变得更好才会产生意义,那么文学,它怎么积极地改变世界呢?且不说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之类的话,它们本身的意义尚且难以确切地言说。具体一点,或许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自如地应对嫉妒心,再将两个宾语抽象化、普遍化,那么文学的意义在于,帮助社会中的人自如地应对各种扰乱生活的心理,从而保证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稳定。它就像雨后森林的味道,有洗涤心灵的魔力。
前些日子与舍友讨论,共产主义的社会究竟怎样运行呢?由于对共产主义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假设、推翻、再假设,最终一致认为,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和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境界缺一不可,甚至后者更重要也更难以成为现实。只能说,文学,任重而道远。笑。
如果说文学是我的意料之中,那德语确是我的意料之外。且不提是如何选上了德语这个专业,至少是上了几星期极其密集的基础德语课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个语言,将要一路主导我的学业甚至事业了。后来也渐渐发现了这个专业对我而言的意义所在,它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世界。看见过一句话:语言是一块琥珀。实在是很贴切,语言将数千年的历史浓缩定格起来,以极美极特别地方式散布在几乎每一秒钟的生活里。
在第一次看《降临》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惊讶于一种语言竟然能给予预知未来的能力,我感到震撼、不可思议,也无法理解,像女巫的熔炉和炼金术士的药剂瓶。但现在我好像窥到了一丝其中的奥秘,语言不仅是生活方式的体现,还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精华。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就收获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当我们以全新的方式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我们面前的世界也许就会翻天覆地。而思维的潜力究竟多大,以我们目前的思维,必然是无法预估的。
说的有些远而杂了。
其实简单点想,文学的意义或许就是引导人们发现美呢,或许,它的意义就是独自美丽呢。
天已经黑了,图书馆灯火通明。我坐在窗边,向外望去是我自己和一排排的书架。我凝视着窗外,想象着小花园的绿色,却看到了天香小筑里,假山与泥土间的青苔。它带着江南的潮湿来到这里,生根,蔓延。
我定下心来,准备开始复习考研英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