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罗振宇老师新书《阅读的方法》的第二个读书笔记。这是一本一边阅读,一边让人感叹,一边让人思考的书。
感谢罗振宇老师的这本书打开了我关于阅读的新世界,更是激起了我们成长社群的一波小伙伴的共读浪潮。
感谢能在课代表邓亚萍老师带领下一起读书,并准备去看邓亚萍老师的新书《心力》。也许这就是在这个节点上枢纽的力量,一种联结的力量。
非常感谢猫本的推荐了一本好书。相遇既是一种缘分。
“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句话出自于安迪·安德鲁斯,那名为《上得天堂,下得地狱:旅行者必须要有的人生态度》的书。
疲倦了城市日复一日的日子,为了缓解疲惫的心灵,为了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们经常选择出行,游历于山水河流之间、游历于风土人情之间、游历于异国他乡之间。
远游不仅是为了见未见过的风景,更主要是获取知识、丰富眼界,正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禅和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作者在骑着摩托车道出旅游,随身只携带着一本书,就是《瓦尔登湖》。他随时随地走到一个地方,打开读一段,就会感受到心灵的平静。
而《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住在瓦尔登湖两年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上午耕过地之后,中午休息的一两个小时里,然后用午餐,而后在一眼泉水旁读点书。即使过着简单的森林生活,梭罗还是带书相伴。
正如罗振宇老师说,读书多了之后发现,没有一个人是孤立的,没有一件事是独存于世的。知识世界就像一盘棋,每个棋子都和其他棋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掣肘。
而我在出差的路上,也会在随身包里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或者在机场的书店,去看一看书架上伫立着的琳琅满目的书籍。如果遇到喜欢的,我会带走着一起走,内心温暖而充实。它们见证着来来往往匆匆的赶路人,而它们在那里,安静而隐秘。
决定带着书籍和知识去遥远的地方,何又不是我们自己用强劲的大脑做出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各自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人生百态,各有理由。而每个选择,都另有原因。不同选择下,也许蕴含着不一样的深层动机。
无论是选择骑摩托车去旅行,还是选择在工作工位旁不放垃圾桶,亦或者是凯撒选择渡过卢比孔河,甚至是李世民选择弑兄夺位,各自不同的选择,对选择又有着各自的诠释。
借着阅读,书籍带我们领略了不一样温暖的生活方式,亦或者是看到了选择带来的悲惨的结局。无论种种,让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进一步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同身受。通过阅读来体会不一样的人间百态。
罗振宇老师说,做选择的时候,最难的是什么?是不知道每个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海上钢琴师》中说:“我害怕的不是我看到的一切,而是我没有看到的。世界那么大,请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儿?我不知道在那么大的世界里怎样去选择一条路,一栋房子,一个女人,一个家。”
也许,这正也是选择的美,一种未知的美,更是一种体验的美。
选择带着书籍和知识去远游,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和收获。而这种收获,又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持续阅读之后,更是激起了自己选择远行的冲动。
想去看一看,在杭州苏东坡兴修的一又三分之二里长的苏堤,那里还有留下形容美丽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想去看一看,国学大师季羡林笔下北京西山深处的那一座辽代古庙“大觉寺”,看看那里的崇山峻岭、茂林流泉,以及去看看那里三百年的玉兰树和两百年的藤萝花。
想去看一看,罗振宇老师笔下的著名的藏书阁,宁波天一阁,去看看曾发生过小人物的执着而悲伤故事的地方。
而如果缺乏书籍和知识伴随的旅程,注定是走马观花地走形式而已,纯粹是为了旅游而旅游。
选择一次有深度的远游,可以让我们卸下以往的负担;
选择一次有深度的远游,可以让我们与贤哲对话,走贤哲走过的路;
选择一次有深度的远游,可以让我们在新的起点整装待发;
选择一次有深度的远游,可以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台阶上。
心理学家武志红有言:“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欲求之一。”
因为选择有深度的远游,可以治愈自我、重塑自我和提升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