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与海的回唱,神与人的共鸣

山与海的回唱,神与人的共鸣

作者: 素素1 | 来源:发表于2022-09-07 14:48 被阅读0次

          《山海经》是以古文写成的,最大的特点便是晦涩难懂。如何将这部被文字耽误的古籍,以现代思维去改写,迎合儿童的兴趣,不能不说难度之大。

            《不白吃话山海经2》不过是借《山海经》的皮囊,将肚皮里按捺不住的饥饿感表现出来。画面精彩倒是精彩,文字就不值一题了。对于《山海经》中的事物,完全脱离了客观存在,只剩下主观想象。

           把食欲与阅读联系在一起,需要付出诸多努力。古文中寥寥数字,没有半点感情色彩,但是要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力,其过程不亚于将生食进行烹饪,在色香味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改造。

            当然,如果儿童因为《不白吃话山海经2》的精彩纷呈,去追寻《山海经》,只能获得失望体验。失望的是《山海经》的主旨压根与吃无关,更多的是文化现象的记录。吃不能不说是文化,但文化绝不等同于吃、喝、拉、撒。

        《不白吃话山海经2》介绍了崇吾山、不周山、峚山、钟山、槐江山、昆仑山、玉山、长留山、章莪山、阴山、三危山、騩山、天山、泑山的光怪陆离。虽然有些山至今还存在,但并不像书中说得那么美好、可人。更何况在沧海桑田的历练中,面目全非是必然趋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于古籍中的名山大川,仙与龙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对于我们认知能力未能达到的地方,就是想象力培育的土壤。在神话中,我们是人,对神很好奇、很崇拜,但是没有了神话载体,人就失去了与神交往的机会。

            如果我们退而求其次,希望儿童能受到传统文化的启蒙,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那我并不推荐《不白吃话山海经2》。尽管它是建立在对《山海经》原著地点及神兽的展示上,但它让儿童养成了不好的习性,以为传统文化就是吃与玩,为了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求而放弃对高层次精神导向的坚持!

            如果你不看文字,仅从字音上是很难辩明“我是不白吃”与“我是不白痴”的区别,正如性格中你缺乏什么,就会认为那很重要。至于吃与痴的区别,通常认为还是有迹可寻的。吃多吃少、吃好吃坏,在短时间内可以辩别;痴与不痴,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发现,而且人生阅历越广越深,就越能判定痴的质量与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与海的回唱,神与人的共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ro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