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
宛如“丧”家之犬

宛如“丧”家之犬

作者: _莫闲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21:56 被阅读0次

    “叮——”闹钟响了,烦躁地按下,瞪大个眼睛,意识是清醒的,身体却不情愿。灵与肉已经分离,仿佛有一串弹幕飘过:今年周一......快起来上班......赶紧的!......这是日常的一天,也是丧值到达顶峰的时刻。

    宛如“丧”家之犬

    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时刻:

    宛如“丧”家之犬

    丧,颓废无力,毫无积极性,满满的消极快要溢出来。

    村上春树说,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与其可以寻找小确幸,不如承接“小确丧”。

    丧,不是大灾大难,就像乡间小路上的坑坑洼洼,一个不准就踩上水坑,一个趔趄就中了狗屎,正理直气壮地埋伏在周围。没有人不经历“丧”,大大小小,多多少少,避免不了的坑。

    鸡汤承包了大多数人的眼界,蒙蔽了大多数人的心智。

    走进书店,摆在中庭位置的一定是某某创业者的心路历程,两旁一定是某某理财专家的十句箴言,好一派左拥右抱的皇帝姿态。打开亚马逊、当当等网上书店,销量最好的绝对是“做你自己”、“人生无限可能”之类的鸡汤书。鸡汤作者不遗余力地告诉你,你行!你行!你一定行!

    看完书,汲取了精神能量,感觉自己瞬间变成了超人、救世主,自带王者荣耀,拯救自己,重塑世界。一天,两天,三天,刚打完的鸡血能量值开始下降,拯救世界的雄心变成了应付一地鸡毛的糟心。

    鸡汤把生活塑造成金碧辉煌的城堡,而“丧”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无论你是90后、80后、70后,房价、催婚、二胎、职业、生病......谁的青春不经历这些“丧”的时刻?

    追溯源头,“丧”只是“垮掉的一代”换个名词的幽默说法罢了。

    历史上,二战后的美国青年就曾集体陷入“丧气”,反抗世俗,挑战陈规,生活迷茫,用毒品、混乱的性、流浪、爵士乐追寻生活的真实面目。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就是代表。

    “垮掉的一代”固然行为激进,放飞自我的力度过大,但也是前车之鉴。

    “丧”是一种状态,任何时代任何年龄任何人都会存在。

    二十几岁的“丧”:工作了几年,比学生老成,比主管幼稚。也想撸起袖子大干一番,奈何“时不我与”。三十到四十几岁的“丧”: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挣钱的速度跟不上花钱的速度。又有职场小鲜肉穷追猛。五十几岁的“丧”: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存的钱既要给孩子买房又要养老。这些焦虑、无力、颓废、空虚、社交恐惧......都是“丧”的内核。

    多数人不敢承认自己很丧,即使他真的很丧气,也要努力保持正能量。

    在人前,塑造一个积极向上、正能量满满的奋斗者形象远比loser受大众欢迎。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需要极强的伪装技术,也需要极其强大的苦苦压抑自我的内心。

    与其蹲在阳光下的阴影里,不如在小黑屋里点亮一盏灯——承认自己的“丧”,并没有什么可耻。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中的三十几岁程序员,丧气到从没有谈过恋爱,连女生的手都不敢牵;勤勤恳恳工作反而被裁员;遇到新桓结衣的连番攻势左躲右闪,居然吓得乱逃。就是这么一个“丧气”十足的男人,得到了女神的投怀送抱。

    《马男博杰克》中的博杰克是个彻头彻尾的丧逼,说出的毒鸡汤,就像把人扔到冷水里泡一泡,遭到长筒炮弹的轰击。

    宛如“丧”家之犬 宛如“丧”家之犬 宛如“丧”家之犬 宛如“丧”家之犬 宛如“丧”家之犬 宛如“丧”家之犬

    承认自己的平凡,甚至意识到自己比平凡更平庸,确实很让人难过。成为不了成功学里的主角,成为不了二八定律里的“二”,真令人无奈。真实的面对“丧”就是生活的日常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陶杰《杀鹌鹑的少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宛如“丧”家之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uy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