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斬,一个梦想以文字为业的读书人。
这是我的第【338】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转发。
上周五没有按时更新,被好友叫出去骑行去了。事前犹豫了一阵,毕竟最初的计划是每周两更,而且之前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断更过好几次,最好不要再无故中断。但在认真思索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去骑车,一是当时确实不知道下一篇该写什么主题,脑子里空空如也,不如出门干点别的;二也不想辜负了老友的一番好意。
这要是以前,我肯定会为计划的中断烦躁焦虑,甚至耿耿于怀。那时我喜欢做各种计划,然后期待事情都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过程中虽然也可能出现一些小小的意外,但只要大体上能按计划进行就觉得很好。这种控制感让我感到安心,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
可是生活总有变数,人也毕竟不是机器,况且我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强大的自控能力,于是事情半途而废或者结果差强人意就成了常态。一旦原定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我就开始难受,习惯于从自身找原因,大多数时候也的确总能找到。先是认为一切都是由于自身主观原因所造成,然后在内心开始一遍遍的自我批判,并由此影响到接下来好几天的情绪和状态。现在回想,其实哪有那么严重,不过是受到了脑中“完美主义倾向”的蛊惑。
后来看到了一句话叫“与自己和解”,刚一见到就令我心中一震。以前我可是坚决不跟自己和解的人,我觉得那是自我放纵和自甘软弱的借口。当时我信奉的是“与己斗其乐无穷”、“你唯一的敌人就是你自己”等等,因此常常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后来渐渐醒悟,我为什么非要以自己为敌呢?难道一辈子把自己当成敌人会让我变得更成功更幸福吗?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并非如此啊。
就像这次,对于我这样的小号,偶然断更一次又能怎样呢?也并没有怎样。它并不会造成什么无法挽回的后果,事前的种种担忧无非是自我夸张的想象,因此我轻易地就与自己讲和了。“打败自己”“战胜自我”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打败、没战胜呢,就不活了吗?比起“以自己为敌”,现在的我更喜欢与自己讲和,“以自己为友”。毕竟,这一辈子陪伴我最久的人,只有我自己。
我想人应该学着与自己讲和,全盘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有限的智力和能力,接受自己的懒惰和平庸,接受自己身上具有的人类种种与生俱来的劣根性,接受自己终其一生的努力仍有可能无法摆脱芸芸众生的命运……只有先接受现实,然后才有尽力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当然我并不是让你放任自流,“躺平”“摆烂”,我只是希望你不要存有“完美主义”的妄念,不要时时处处都非得跟自己较劲,把自己想象成永不出错的机器人。你有你的计划,但世界另有计划。生活永远有意外,而你一定会出错。比如你制定了每周5天的运动计划,结果这周临时有事只去了两天,你没必要因此就觉得自己成了食言而肥的小人,更不用进而联想到长此以往自己必将一事无成,把小小的后果无限放大。
再如你的阅读计划原本是每天读书20页,结果今天只读了区区5页,甚至一页没读。于是你又一次为自己的言行不一羞愧自责,甚至引申到这就是你与那些成功人士的最大区别,而这样的你永远也达不到他们那样的高度。没必要,真的没必要,只运动了两天,也比不运动好,书只读了5页,也比一页没读要强——就算真的一页没读,大不了明天补上。“年阅读量”的确是由每天的阅读量构成,但某一天的阅读量真的没那么重要,这就好像你没考上清华,并不是由高中三年中的某一天没有认真听课造成的。
所以下次,当你的原定计划又没有如期完成时,你可以平静地问问自己:“能怎样呢?”是的,能怎样呢,大多数时候,也真的不会怎么样,你完全没必要自己吓自己。唯一令人感到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
人生路长,放过自己。与自己和解,而不是以自己为敌。
《如是我闻》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山本耀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