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中的断舍离主要侧重物质层面。
昨晚问候了远在上海的妈妈,虽然小区基本被封,不过好在他们之前囤积了一些大米,也还有从老家带过去的一点腊肉,虽现在几乎每天是大米就泡菜,但基本无大碍。我也才稍微放下心来。今天下午又收到妈妈发来的野菜图片,倒是感觉出一种苦中做乐的滋味。
昨晚刚好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分享关于断舍离的内容。"断舍"与“囤积”两相对比下,有一种理想屈服于现实的无奈。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脑海中有些想法不得不记录。
一、“提前准备”需要带点思考。
还是先从“囤积”说起吧。中国人好像骨子里就有“积攒"的习惯,这一点在垃圾袋的囤积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的确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古人早已经把智慧传递,《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话在当下的情境中也十分应景。
但提前准备并不是盲目冲动,而是带有思考的准备。
面对疫情,有的人听到风吹草动就开始大肆囤积食物;而有的人则会量力而为,适当购入,理性购买。
因为提前思考,所以更加冷静和理性。
二、“断舍”的前提是先“拥有”。
正如将一本厚书读薄再读厚一般,“断舍离”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上,放弃的前提是我们先拥有选择权。
拥有选择权,才能谈论起自己真正的追求,根据自己的目标抛弃前进路上的包袱,轻装上阵。
不稳定的时期,还是要有“垃圾袋”思想。
上次在某书看到李雪琴分享的一段话,她说“人生就是走在捡垃圾袋的路上,当有一天不知道用什么装你的东西的时候,打开攒垃圾袋的柜子,总有一个适合你”。
对于我来说,工作之外的每一份经历,不管是摄影还是运动、阅读、写作,它们都是我捡拾的袋子。
在我看来,当我们拥有了无数的“垃圾袋”,我们挑选的余地就更广,我们放弃的底气也会更足。
三、凡事要讲究一个尺度。
“凡事当有度,不及难成,过之易折;亦当如看花,半开最美,全盛近凋。”古人的智慧大多是“中庸之道”,自然有其道理。
疫情之下,上海人民的各种“操作”为网络又增添了谈资。倒也不想过多置评,只想说“凡事过犹不及”。
当我不断地经历,我渐渐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把握不了尺度,反而给自己、给他人增添了许多负担。
疾病灾祸面前,人类多数时候都是渺小的那一方。站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团结共同力量击退敌人。
写在最后
关心家人,更要学会关心自己。不能自由出门的日子里,学习思考,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切事物以变化而相嬗,人亦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