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

作者: 轻笺淡墨 | 来源:发表于2018-04-13 18:23 被阅读0次

    我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在任何事上,你都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这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最后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

    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朱元璋的一生功过相抵,甚至应当说他过大于功。他在征战的年代里,是一个完美的领袖,但一到新朝建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把戏难免再度上演——这不是问题,奈何朱元璋性格中猜疑与残暴的一面的确占了太大比重,所以洪武一朝的屠杀实在是千古罕有,不说和宋太祖相比,就是比之汉高祖都有所不及。洪武四大案:胡惟庸案、郭恒案、空印案、蓝玉案。先后牵连处死的人,十万有余!不过他一生对亲人却是极好,马皇后、太子朱标、皇太孙朱允炆,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全部封为藩王,而且连后世子孙都考虑周全。这也许是跟他幼年的经历有关,一场天灾人祸,夺走了他的血肉至亲,破坏了他的那个本该美满的家庭,因此他也对亲人格外的在乎。

    但他并非无功,他对官员苛刻,明朝的官员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低点,这也就勿怪贪污腐败的横行了。虽然对官员这样,但对百姓又很好,明朝的法律是比较宽松的,只规定了五种刑罚:笞杖徙流死。而且他除了颁布《大明律》之外,还使用《大诰》来推广法律,实在是一大创举!此外,他还重用蓝玉,荡平黄金家族;与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国建交,开拓外交新局面。但是,他在制定统治秩序时,却是有失考虑的,比如他抑制商业发展,严禁居民离开居住地等,都是跟实际相违背的。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都是如此。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回观当下,我们既没有劳筋骨、饿体肤,又没有行拂乱所为,比起朱元璋我们不知道幸运了多少万倍,那我们何不尝试把心志放在学习上,然后曾益吾所不能呢?

    乱世出英雄,英雄多寒门,寒门多苦难,苦难炼人心,人心但炼成,必纵横于天下之间,无所匹敌!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i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