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
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II 16.2/21 《晨曦集》读后感 雨霏妈

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II 16.2/21 《晨曦集》读后感 雨霏妈

作者: 雨霏Maggie妈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1:42 被阅读62次
    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II 16.2/21 《晨曦集》读后感 雨霏妈妈

    对此书爱不释手,反复地读,迫不及待地写读后感。

    本书的作者是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公认20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办人,南开大学物理研究室创办人。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并被多家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为什么取此书名呢?作者杨先生说:“10年以前,在《曙光集》的前言里,我这样解释为什么取了这个书名。

    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长夜。我和联大同学们就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

    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85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

    没想到以后的10年间,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今天虽然天还没有大亮,但曙光已转为晨曦,所以这本新书取名为《晨曦集》。而且看样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读到此已感动不已,何等的气魄!

    书中还提到中国的科技和民主。中国的科技发展非常快。科技的发展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仅需要科学家的努力,也要大众的支持,它是整个社会的事情。西方几百年的发展,中国要在几十年内赶上来,是很难的。虽然中国还是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不过杨先生认为,整个发展的势头很快,他预言在以后10年、20年,在中国本土,做出最重要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大。读了以后十分鼓舞人心!

    杨先生指出,中国科技界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社会上风气不好,作假很多。这个风气已经从商业领域蔓延到学校、科研机构。这也是我在读研期间深深感受到的,也是影响我继续去钻研的原因。第二点是关于资金的分配。中国现在忽然有了很多钱,想要合理的分配出去,就在任何国家都是个难题。感觉杨先生看问题准,站位高,越读下去越令人佩服!

    提到民主杨先生说:“在合适的情形之下,一个脑筋清楚、做事果断而有远见的、不那么民主的政治,把科技推上去的本领更大,因为他有效率。”“什么叫民主?一般人的印象,以为竞选就是民主,但这只是民主的一个解释,我认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是以整个人民的生活状态跟前途为第一要义的,才叫民主。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现在很民主。”然后他又讲了20世纪20年代,他出生时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他的角度和通常的知识分子还是不同的,很有启发!

    杨先生提到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人处事都比较简单,不复杂,就是没有很多心思。他喜欢这样的人,所以他就尽量做这样子的人。做人做事的方式,我也极认同!

    书中杨先生谈到我国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方面,更是精彩绝伦。他比较了东西方教育的差别。他提出,中国学生功课太多,考试负担太重,没有多少时间干别的事儿。太重视一点一点知识的积累,总是强调要给学生讲的更多、更多,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还认为,中国目前的高考制度造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使会动手的人吃亏。但无论在评论中国的教育,还是在介绍外国的教育时,从不一概而论,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他抱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的进行分析比较。

    最厉害的是书中还对学习、读书、搞科研做了具体指导。他提出学习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如果你在做研究的时候,掌握了两三个方向,这些方向在5年或10年内有大发展的话,那么只要你是一个不坏的研究生,你就一定有前途。如果你搞的那个方向是强弩之末,你在搞进去,不知道转行,那就不会有大成就。怎样才能掌握住方向呢?他建议每星期抽一定时间去图书馆,特别是系里的图书馆去乱看看,浏览一下,过两三个月,就会了解哪些介绍性的杂志值得看。看多了,就能掌握着自己喜欢哪个领域的发展方向。

    杨先生提出了一个学习方法叫做“渗透法”。知识是相互渗透而扩展的,知识的积累更是如此。知识往往在你不知不觉、似懂非懂中积累和丰富起来。不要害怕打破那种“按部就班”的常规。这一点对我很受启发,有时候遇到读不懂听不懂的就很有挫败感。他给他的学生讲:“常常有许多是听不懂的,没关系,但要像伸得很高的天线一样,能抓住一点信号,尽管听不懂,往往还是能找到新的问题的。”谈到读书,他认为,一行一行的读并不是唯一的读法。另一种读法是“跳着读”,一下跳过好多页,甚至几章以后,然后再跳回来。因为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细读的,如果都细读,所学的就会太少了。

    杨先生还提到了做物理研究的三要素是三个P( perception, persistence ,power ),即眼光、坚持和力量。他解释,三者缺一不可,但以眼光与力量较为重要,有了此二者,坚持是自然的事。他还提到直觉的重要性,强调直觉是可以经过训练而加深的。“一个人,无论是大学生、研究生、教授,都应当培养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发现直觉与现象或原理或新知识冲突,那是最好的深化自己直觉的时候,这时如果能把冲突原因弄清楚,会有更上一层楼的效果。这是不容苟且的事情,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就相信书上的或别人的话的态度是要不得的。”这一段话太精彩了,我一遍一遍地读,深入骨髓!

    书中提到杨先生关心社会,关注人生,对周边发生的一切永远保持兴趣,求知欲极强,还像年轻人一样热爱学习。他与翁帆有共同的爱好,喜欢听音乐,热爱文学。书中有一章是翁帆写的“杨振宁先生的精与傻”,篇幅不长,但写出杨先生做人做事总是客观秉承着对于不对的原则,个人的利益从来没有在他的思考范围内,也从来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态度。她眼中的杨先生不是很“精”,而是非常的“傻”。

    杨振宁被认为是量子电动力学奠基人之一,国际上备受敬仰的著名物理学家戴森称杨振宁为“继爱因斯坦和狄克拉之后,20世纪物理学卓越的设计师”。而这位在国际上备受尊崇,当年“神话里面的人物”却遭受庸俗的解读。因为与翁帆的婚姻,他像娱乐明星一样被轻佻地谈论,经过歪曲或刻意编造的伪事实也随处可见。甚至有人编造翁帆父亲娶了杨振宁的孙女的谣言。这一谣言出现时,杨振宁的孙女才七岁。与杨振宁关系密切的中科院院士葛墨林气愤不过,写了一篇辟谣和解释的文章,但被杨振宁压下了。杨振宁回复他“除了讨论物理,其他的事都不要管,我一辈子挨骂挨多了”。首先骂他的是中国台湾方面和美国亲国民党的华人。1949年以后,美国华人社会中一直“左”、“右”对立。有亲国民党的报纸称他是“统战学家”。苏联也骂他,一份苏联报纸指控他是“北京在美国的第五纵队”的一分子。杨振宁2003年归根,绝不是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说,是回来养老和享福的。“80后”的杨先生开始了新的事业和新的寻索,做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从80岁至95岁的15年间,他所做的事情远比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做得更多,更重要。读到此,除了敬佩,别无他感!做成事情,屏蔽杂音,说来容易做来难!

    书中还有许多对欧美科学家的分析也非常精彩。杨先生提出:欧美科学取得的成就,是否与大多数欧美科学家这种咄咄逼人的个性有联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称之为“杨振宁猜想”。如果跟中国的教育联系起来,儒家文化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到底其正面作用?反面作用?还是正反面作用都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杨先生自己还是受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儒家文化的影响。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喜欢读近百岁科学家讲给我们的话。真正的“运动员”的评论,比那些所谓的“评论员”的空口评论价值大得多!最后祝杨先生身体健康,期待杨先生百年寿辰和茶寿(108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II 16.2/21 《晨曦集》读后感 雨霏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vy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