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总如我儿时的一个梦境,不时的显现我的眼前;有时梦中醒来,竟是不知自己生在魏晋,还是活在当下。此刻,我才了解了庄周的迷惑:蝶花庄周,还是庄周梦蝶。
人活着,如果时时拷问自己的人生意义,生命的本质,我总担心会生出性格分裂症来,所以不敢太涉猎哲学家对人类命运的追思。通过浅浅的浏览圣贤之人思想上划过的星空,通过淡淡的触摸中国古之文人高士曾经接触的竹林,走一走他们走过的古栈道与石路,深深呼吸与思量,似乎还能感受到属于哪个遥远时代的气息。
自此后,我不在执着什么是正义?更不会固执呆板于什么是善恶?我学会了简单,只想简单的生活与工作。一杯茶中,能够感受到久远时代的气息;一本书中,看得出远古思想的闪烁。更会在一山一水中,见证出刚柔并济的思想融合;更能在一竹一松中听出大自然最为瑰丽的声响。

在这种简单的生活中,停留的久了,便有了一种闲适的心情和轻松的精神。不惑年龄过后,我品出了这种生活的味道,我给它起名为“优闲”。
优闲,优雅而闲适;优闲,优优而静娴。
因为有了优闲,我们才能建立起一种“放下”的心境。放下本不是自己最喜爱,却因攀比而尽力追逐的事物与财富;放下得到后自己也不会用,为了号称体面而不停的索取。
因为有了优闲,猛然间,方才知道,忙碌不是自己的全部,紧张不是必然的选择。有了一份平静,似乎看到眼前的山水不是山水,而是有了一份轻灵与悦动的思想精灵。
因为有了优闲,一壶老茶可以享受一天的静默时光;一壶老酒可以得到一天的欣悦欢动。境由心生,唯物的我一再嘲笑的对象,现在却成了我最笃定的信任与真实。
最近读了《庄子》我终于找到了优闲的答案,他在古典里被称为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我们物理化学课本中的自然,也就是物质世界。这里的自然,便是一种轻快,随意,从容,简单。
我找到热衷于自然的好多人:七贤之于竹林,谢安之于东山,王羲之之于兰亭,葛洪之于罗浮,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优闲,一优闲的处所,一优闲的精神。王徽之之于竹,陶渊明之于菊,李白之于酒,卢仝之于茶,他们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优闲,一优闲的事物,一优闲的思想。
这份清静的心情,这份静雅的思想,让我这一个已过不惑之人,渐渐品尝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味道。
抬头看窗外,一片淡云轻轻过,它似乎是留下了些什么,又似乎是什么也没有,空空的。但属于云的精彩与美丽,却是让我感动,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间。简单优闲的我,便是这样, 在一阵风里,便感觉到季节轮序的时光与岁月;一棵草的相见,便拥有了一份大自然壮阔与青翠。
少则多之,多则少之。优闲的生活,虽是简单,好似拥有了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