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歙县的几天里,我们曾经两次走进徽州古城,主要目的是要去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可是两次都赶上了闭馆。听说每天开放时间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我们研修班上课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错不开。中午虽然有点时间,可歙县这段时间中午气温高达41℃,不敢在外面跑。纪念馆位于徽州古城中和街98号,黑漆大门,门很宽,大门上方有一个石梁,上面雕刻有“陶行知纪念馆”六个大字,字迹呈金色。
歙县是陶行知的故乡,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应扩大到自然和社会中去。他主张通过实践来学习,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这些教育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错过了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作为补偿,我们长时间伫立在纪念馆的门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位伟人的一生。他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经历了艰辛的求学,学成回国后,为改变中国农村教育现状而奔走呼吁,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终因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年仅55岁。
在歙县,我们记住了他——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大学士石坊在徽州古城的最显眼处,有一座大型的石雕建筑,被称为“大学士石坊”或“许国石坊”,这是一座全国罕见的由八根石柱,四面合围而成的石坊,前后两面是石雕牌坊,从上方往下看,呈口字形。形制雄伟,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从正面看,石牌上方有“恩荣”二字,中间是“大学士”三个大字,下方有小字号的一行字“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从另一面看,“大学士”上方有“先学后臣”四个大字,意思是读书做官。
许国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史书上说许国因云南平逆“决策有功”,晋升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成了仅次于首辅的次辅,还乡时建此坊。
一栋建筑记录了一段历史,现在许国石坊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之后,我们也记住了歙县的这个人——许国。
我们在歙县棠樾村参观牌坊群时,从前数与从后数都是位于第四位的牌坊,叫“乐善好施坊” 体现了忠孝节义的“义”字。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座牌坊是清朝嘉庆皇帝为旌表乡人鲍漱芳父子而立的。
鲍漱芳是清代著名徽商,徽州歙县棠樾村人。嘉庆十年,洪泽湖决堤,淮黄继发大水,鲍漱芳捐米6万石、麦4万石赈济,使数十万人获救。此外,还先后为抢险护坝、疏浚河渠等捐银300万两,为疏浚江都芒稻河捐银6.5万两。鲍漱芳在乡里也多施善行,兴里社,筑水坝,置义学,修道路,周济贫困、婚葬,并遗命其子鲍均捐修府学。
这位歙县徽商的代表,乐善好施的鲍漱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