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剪制出各种造型,表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所以,剪纸也被用在故事情节的展现上。一些优秀的剪纸大师,他们创作出来的剪纸连环画,就是剪纸语言的凝练浓缩。今天分享给大家就是一组剪纸连环画作品。
托克托县地处土默川平原,南临黄河,北依大青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2.在托县海生不浪村和蒲滩拐出土的石铲,石镢等石器证明当时人类过着半穴居的农业生活。同时从事狩猎和捕鱼等生产活动。妇女从事农耕和采集,男子从事渔猎。被考古专家称为海生不浪文化。
3.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赵武侯在今托县境内筑云中城,是当时赵国北部的政治,军事重地。
4.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云中城为郡治。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5.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将攻打赵国占领云中郡。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云中郡为三十六郡之一。
6.西汉王朝建立后,因袭秦制。云中郡较前有了很大发展。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托县出土的日晷,是全国唯一可靠的汉代日晷,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云中丞印出土于托县哈拉板申村东梁古沙陵城,现藏于托克托博物馆。
7.君子津曾是今托县地区黄河岸边的一处古渡口。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汉桓帝十三年,桓帝要到西部榆中巡视,而后东行到代地。一位来自洛阳的大商人携带着许多金银货物跟随在桓帝后面同行。因夜间行路迷失了方向,商人投奔到附近一河渡口的船家那里要求渡河,船家名叫子封,送商人渡河。不料商人突然发病死亡,这位船家就把他的尸体埋葬了。
8.商人的儿子得知了父亲的死讯,远道前来寻找父亲的遗体。当打开墓穴取出尸体,却发现父亲带的金银货物原封未动埋在其身下。商人的儿子被船家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便要把这些金银货物全部赠送给船家,但船家却拒不接受。汉桓帝听说这件事以后,称赞这位船家:"真是君子啊。"随即就把此处渡口称为"君子津"。君子津的传说从东汉起一直流传了1300多年,是托县人诚信,厚德的典范。
9.太元十一年(公元前386年),鲜卑拓跋什翼犍的嫡孙拓跋珪东山再起,史称道武帝,于公元前390年迁都云中之盛乐宫。
10.在托县古城镇云中故城遗址出土的铜佛像,整体匀称,通体镀金,为北魏典型作品,是一件较少见的珍贵文物,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11.隋唐时期,托克托地方曾叫金河县,云内,云中都护府等。唐再置东受降城。盛唐时期,实行营田制和均田制,居住在这块土地的汉族和北方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12.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辽国,在黄河东岸置东胜州与丰州,云内州三州守望互助,缓急相依。在金统治北方一百多年间,东胜州成为与西夏重要的権场。公元1211年,成吉思汉派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带兵攻克云内,东胜州。元建立后,东胜州是当时东西交通重要的驿路。
13.明朝前期,置一县两卫。即云内县,东胜卫和镇虏卫。明世宗嘉靖年间,今县境并入土默特。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驻牧丰州滩。其义子恰台吉驻牧东胜卫城。恰台吉驻牧东胜卫城期间,协助顺义王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名声大振,这一带百姓为纪念他,将东胜卫城称为脱脱城,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
14.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亲征葛尔丹,于十月末,途经脱脱城准备渡黄河西进,因河凌受阻,驻扎于脱脱城。
15.1884年(光绪十年)又改称托克托县。清代在托克托城设置的官署及民居已不在东胜卫城中,而是在古城西南角外的河滩上,这时黄河河道已经改道西移,这片河滩上已是被开垦了的良田。
16.原来额临黄河的交通便利条件,已被大黑河出口处的黄河东岸上的河口镇所代替,黄河上的船舶往来于宁夏银川至山西河曲之间,沿河两岸的物资运输大多从河口转运,河口镇便欣欣向荣起来,成为呼和浩特地区的水陆转运枢纽,直到京包铁路通车以后才失去了作用。
17.新中国建立后,托克托县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重新恢复了广宁寺,规模宏大。其他古迹也将在今后逐渐恢复。
网友评论